70-80後,到現在都是中年人了,有的做了爺爺奶奶了,這一代人小的時候都過得比較艱苦,那個時候生活水平不高,經濟條件不好。
特别是生活在農村的70-80後,條件就更差了,像小吳是70後,清楚地記得那時家裡白米飯都不夠吃,每年的3-6月都沒有米下鍋了,父親還要去鎮上的糧站買米回來吃,20多裡的山路,早上從家裡出發,買了糧食用肩膀挑着走路回家,已到了下午了,一個來回40多裡山路。
而農村家裡的家具工具也大多都是一些用木材和竹子制作的,就是這些東西陪伴着70-80後成長,而今已步入中年,兒時常用的這些家具工具也都慢慢消失了,成了老物件,有一些都無法找到了,隻能去民俗博物館才能看到了。
前幾天,帶小孩去市裡一家民俗博物館看到了兒時的20種老物件,心有感觸,現分享給大家,不知道70-80後的老朋友,還認識多少,能認識5種就了不起了,00後的朋友應該都沒有見過,也可以一起來認識一下。
第一種老物件:木犁木犁是農民家裡非常重要的農用工具了,家裡的吃飯就靠它了。
現在好多的農村家裡已不再使用這種木犁了,被微耕機或者是犁田機所代替了。你家現在耕田用什麼呢?
第二種老物件:鐵耙耙與犁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先犁後耙,才能好插秧苗,不犁就耙不動,隻犁不耙田就不平,高的高低的低,就無法插秧苗。
耙是南方省區農村常用的農具,北方的是什麼樣的呢?北方的朋友們來分享一下。
第三種老物件:石磨豆腐花你愛吃嗎?城市裡面也常看到有賣豆腐花的。可是那味道還是差很多的。
這種用石磨手工磨出來的豆漿制作出來的豆腐花和豆腐就好吃多了。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第四種老物件;砻磨[lóng mó]這種老物件,在湖南農村都少見,是用來去殼的工具。
導播說是客家人用來加工稻谷的工具,把谷殼去掉,在以前打米機不普及的年代,人們的吃飯就靠它了。
第五種老物件:鬥笠鬥笠對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是雨天必備的一種工具了。
有了它,下雨天就不怕了,就可以在戶外幹活了,不過下大雨還是不行,還得配上蓑衣。
第六種老物件:石舂一種打糍粑,年糕的工具。
農村那時沒有什麼零食吃的,到了過年的時候,就會制作一些糍粑或者是年糕來過年,就得靠它了。
第七種老物件:托盤在農村辦紅白喜事,擺酒席的時候,用來端菜的工具。
還可以用來祭祖,祭祀,用它來擺一些糖果,水果之類的。
第八種老物件:墨鬥墨鬥有多少人認識它。
農村以前的老木匠們常用的一種工具,用來劃線,彈墨線的。現在農村的老木匠都失業了,工具也都成了古董了。
第九種老物件:刨子刨子也是木工工具,用來把木闆刨平的工具。
刨子對于一個木匠來說,有很多種樣式的,大小長短都不一樣,滿足不同的要求。
第十種老物件:鑽子也是一種木工工具,用來打孔的。
老木匠們制作家具都是講究榫卯結構的,就要靠鑿孔,打眼,才能連接起來。
第十一種老物件:頂針頂針,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吧。
一種做針線工具,是以前農村婦女們戴在手指上,做針線活的時候,特别是打鞋底的時候,布厚針過不去,就用它來頂一下針屁股。針就過去了。
第十二種老物件:米升子
升子是一種量具。用來量大米,谷子,小麥等糧食的。
現在農村都很難找了,消失了。
第十三種老物件:豬槽你家養過豬嗎?養過豬的都認識它。
豬槽,是用來喂豬的東西,煮好的豬食倒進裡面,供豬吃的工具。
第十四種老物件:織布機這種工具,很多70後都沒有見過。
織布機,想見它隻能去博物館了。
第十五種老物件:老木床如果你家還有這種木床的話,就有很好的收藏價值了。
農村的老木床現在不多見了,材質不一,富貴人家可能會用黃花梨、紫檀等材質的。價值不菲。
第十六種老物件:老蒲扇夏天馬上就到了,你靠什麼乘涼,你肯定會說,空調,電風扇。
可是在70-80年代的時候,好多農村電都沒有,炎熱的夏天,就隻能靠這種蒲扇來幫忙了。晚上睡覺,自己用它來扇風,累了就睡着了。
第十七種老物件:老竹床在那個沒有電的年代,夏天有一張竹床,那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晚上,搬張竹床放在院子裡,一家人看看天空,數數星星,多麼美妙的夜晚。
第十八種老物件:杆秤與秤砣親密的夥伴,秤不離砣就是它了。
現在這種秤,能看懂的人都是40歲以上的人。40歲以下的人沒幾個會看的。
第十九種老物件:風車一種農用工具,用來吹稻谷裡面的灰塵雜質的。
風車由風箱、搖手、車鬥、漏糧鬥、出風口等部件組成,現在農村都沒有多少人種水稻了,工具也都成了擺設。
第二十種老物件:煤油燈在那個沒電的時代,晚上照明就靠煤油燈了。你家還能找到嗎?
在這樣的燈光下,你能看書寫字嗎?70-80後都是這樣過來的。天天晚上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是否還記得。
朋友們,以上介紹的20種農村老物件,70-80年代常用的,陪伴着這一代人成長的,你還能認識幾種,能認識5種就了不起了,滿滿的回憶。回不去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