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aco。
本文來源于美可玩故事服務号
朗州小道上,此時已經是深秋,秋風瑟瑟,道路兩旁的樹葉早已凋零。劉禹錫慢悠悠地騎着一隻毛驢,獨自一人出現在小道上,似乎顯得格外孤涼。
突然天空中飛過一隻落單的白鶴,白鶴凄涼的叫聲劃過天空,這一幕恰巧被詩人劉禹錫捕捉到了,于是一首不一樣的《秋詞》就誕生了。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開啟他長達23年的被貶谪生活,也是在這時寫下了這首《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想到,古代文人墨客都有悲秋的情節,比如宋玉在《楚辭·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再比如,杜甫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秋天萬物開始凋零,人們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悲慘的遭遇,産生悲秋的情緒。
但是劉禹錫否定了這種“悲秋”的觀念,他轉而贊美秋天的美好景色。雖然身處逆境,卻依然能看到美好的事物,樂觀豁達的心境躍然于紙上。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高氣爽,晴空萬裡,一隻白鶴排開雲層,淩雲而上,直沖雲霄。見到這番景象,詩人心中沒有悲傷,有着高昂的鬥志和奮發進取的豪情。
公元827年,結束了23年被貶生活的劉禹錫回到京城,此時他已經56歲了,盡管已“到鄉翻似爛柯人”,他卻還是樂觀地吟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面對人生的挫折,劉禹錫表現出了樂觀豁達,他曾說道:“浮生誰至百年,倏爾衰暮。富貴窮愁,實其常分,胡為歎惋?”
将榮辱沉浮看成人生的一部分,坦然面對,劉禹錫做到了。
讀完劉禹錫的《秋詞》,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劉禹錫樂觀豁達的精神。人生在世,總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挫折卻無力改變時,不妨改變看待事物的态度,樂觀坦然地面對。
接下來,給爸爸媽媽們分享幾個能讓孩子養成樂觀心态的小方法,希望孩子們都能像劉禹錫一樣,在面對挫折時,仍舊保持樂觀哦。
一、身教大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孩子模仿學習,如果身為家長整天愁眉苦臉,或者是家庭氛圍非常嚴肅壓抑,那麼像讓孩子樂觀豁達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在孩子面前盡量表現出積極樂觀的狀态,這樣孩子才會健康的成長。
二、正确的贊賞和批評
在贊賞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單純地說“你真聰明、真棒”,而是要多用描述性的語句。
比如孩子考了100分,不要單純地說“你真聰明”,而是說在誇獎孩子時,要告訴孩子這是你“每天早起半小時讀書”的結果。孩子通過家長的描述,明白自己努力會有好的結果。
同時也可以把描述的行為總結成一個詞,比如“每天早起半小時讀書”,總結成一個詞就是“勤奮”,以此類推,當孩子認為自己擁有某種特質時,就會更有信心去嘗試新的事物,更樂觀地看待不好的結果。
在批評孩子時,很多家長都會這樣對孩子說,“你總是...”、“你就是...”,這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從而否定自己,變得消極。
所以,在批評孩子時,即便他犯的錯誤非常嚴重,我們也要強調行為的暫時性,特定性;同時給孩子指出明确的方法,去彌補不當行為帶來的後果。
當孩子通過自己努力改正了錯誤,那這個錯誤就不會成為他的負擔,影響他前行。
三、給孩子更多自由
孩子為什麼會有“叛逆期”,那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希望體驗更多的自主性,證明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所以,我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去驗證自己的行為能力,體驗更多的掌控感。這個過程會增加孩子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同時也會增強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明确自己的邊界。
四、幫孩子形成樂觀“解釋風格”
對待同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在幫孩子分析事物好壞的因果時,要嘗試幫助孩子形成樂觀“解釋風格”。
就像古代文人墨客都覺得秋天是“悲傷”的,而劉禹錫卻能發現秋天的美,特别是在自己被貶的路上。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雖然劉禹錫遇到了人生低谷,被貶已經無法挽回;不妨換一種态度來看待,如果劉禹錫不被貶,就看不到“晴空一鶴排雲上”的秋景了,更寫不出脍炙人口的《秋詞》,這樣想心情自然好多了,心情好了,才能更有鬥志再去戰鬥。
所以,孩子你在考試不及格的時候,不要急着難過,換個角度看,這些答錯的題目,是在告訴你哪裡不足,哪方面的知識欠缺,我們把這些不足的方面補上,成績自然就提升了。
我們教孩子樂觀,就是要讓孩子正确認識自己,能從不好的情緒中脫離出來,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讓自己達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