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視鹭江
站在鹭江道,朝着鼓浪嶼放眼望去,最“特立獨行”的一道風景線當屬巨大斷崖頂上的彙豐銀行公館。
1876年,鼓浪嶼筆架山東北端的斷崖頂上(今鼓新路57号),這座占地近400平方米的三葉草形英式别墅呱呱墜地。
這座别墅由英國人設計,使用廈門本地的建築材料,由廈門工匠施工建成。在花崗岩基礎上,為單層磚木結構,前後設有外廊,廊柱為科林斯式,簡潔明快,柱體用特制弧形紅磚砌築。臨海崖邊還裝有銅欄杆以保安全。
最特别的地方還要數它匠心獨運的選址。公館修建于陡直的峭壁之上,高崖面海,居高臨下,飄然欲仙。從鹭江兩岸環島而視,都能一眼尋覓到它居于高處的倩影。自下仰望,巨大的斷岩托起低平的房屋,頗為險峻,讓人不免贊歎設計師妙想奇思,慧眼獨具。
而高聳的地勢除了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之外,帶來的還有寬廣的視野。在别墅之中極目遠眺,遠山遠景、繁忙鹭江、海天美色……盡收眼底。
文化碰撞彙豐銀行公館與它腳下筆架山崖壁上的三和宮摩崖題記,中西并行,互相映襯,使這座公館一度成為見證鼓浪嶼曆史國際社區東西方文化碰撞的标志性建築。
三和宮摩崖題記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而關于選址,還有這樣一段有趣的小插曲——百姓和地方官員曾經以破壞風水為由,反對将這座住宅建在此處,而當時英國怡記洋行還是用各種手段收購了三和宮原本所屬的地盤,在此修建了這座公館,并命名為“被詛咒的小屋”(即Anathema Cottage),建成之初作為怡記洋行的閑樂居使用。随後來訪的西方人也對選址贊不絕口。
因此,通過彙豐銀行公館,我們不僅能欣賞到東西方文化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觀組合,還可以從中窺見當時東西方人在場所空間、景觀及住宅選址上不同觀念的碰撞交鋒。
百年時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彙豐銀行首先在廈門開設分行,比1909年開設的“大清銀行”分行和日本1895年開設的“台灣銀行”分行更早進入廈門,是廈門最早的近代銀行。“彙豐銀行公館”,顧名思義,彙豐銀行的行長當年正是在這幢高級住宅裡居住和生活。
2000年,彙豐銀行公館被列為曆史風貌建築。後鼓浪嶼管委會對這座逾百歲高齡的老别墅進行了修繕,并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改,對内部環境也根據曆史資料進行了高度的還原,步入其中,不難想象到昔日達官貴人在此聚會時的盛景。
彙豐銀行公館的百年曆程,自此更加清晰地銘刻在鹭江之畔、筆架崖頂,攜着曆史的記憶與世人相逢。
免費參觀
彙豐銀行公館現面向市民遊客提供免費參觀服務。隻需提前一天線上預約,現場驗證即可。
參觀預約須知
巧妙的建築結構以及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構成了彙豐銀行公館獨特的視野,不僅能眺望鹭江與廈門島,還能借景八卦樓。其獨到之處,還需要你親自前來感受。
彙豐銀行公館視角
來源:鼓浪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