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溫和乖巧、可愛軟萌,無數人拜倒在它們的貓爪下。
在天真無害的面孔下,貓咪們也有傲嬌、高冷的一面。不少人開始養貓,立志成為吸貓成瘾的人生赢家,同時也淪為了徹頭徹尾的“貓奴”。
為了适應自然、融入社會,它們也曾做了不少努力。在成為一隻“社會貓”的過程中,有這麼幾件小事不得不說。
是貓融入了社會,還是人類馴化了貓
搶了狗的飯碗“貓抓老鼠,天經地義”,在現代社會,抓老鼠是貓的天職,相反狗捕鼠,一般人都被認為是分外之事,因而有“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一說。
然而事實上,曾經有很長一段“狗拿耗子”的時期,霸道的貓其實是搶奪了狗的飯碗。
相對于貓來說,狗更早地被人們馴化。狗的嗅覺靈敏、動作迅速,是靈活性很強的動物,因此先于貓成為了人們早期馴養捕鼠的不二之選。
早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呂氏春秋·士容論》中就記載了狗捕鼠的故事:
齊國有善于相狗的人,幫鄰居選了一隻捕鼠的狗。但是這隻狗卻不幫忙捕鼠。相狗的人就建議将此狗的後足綁住,讓它動作遲緩,不能抓到其他的動物,這隻狗就開始捕鼠了。
上述記載說明,春秋戰國時代,山東地區就是養狗來捕鼠的。
四川省三台縣郪江鄉的漢代崖墓中曾發現有狗捉耗子的畫像石。一隻蹲坐的狗兩眼炯炯有神,正得意地叼着一隻肥大的老鼠,老鼠的尾巴在狗嘴外垂着,捕鼠形象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捉老鼠也要保持帥氣
直到漢代以後貓才逐漸在家庭中被普遍飼養,加之貓天生喜歡追捕小動物,才和狗一起成為了抓老鼠的又一主力。此時,貓和狗共同承擔了家庭中的捕鼠任務。
有的耗子并不是那麼好拿……
慢慢地,“拿耗子”的工作逐漸被貓搶走,以至于後來,“狗拿耗子”就徹底被認為是多管閑事了。
清代文康所著的古典小說《兒女英雄傳》中第一次使用“狗拿耗子”來代表多管閑事:“你這孩子,才叫他娘的狗拿耗子呢!你又懂得幾篇兒是幾篇兒?”
由此可見,到了清代,霸道的社會貓成為了捕鼠的唯一主力軍,狗也隻得默默退出捕鼠這一職業。
因此,我們現在用“狗拿耗子”諷刺他人多管閑事,真是便宜了貓,冤枉了狗。
頂了雞的工作
從貓走進人們的視野開始,貓的眼睛就常常被認為是神奇的存在。它們不僅擁有美麗的色彩,還能夠在夜間放出炯炯光芒,讓人在與之對視時不自覺地被吸引。
愛我你怕了嗎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一個用貓眼判斷大概時間的故事:
宋朝文學家歐陽修得到一幅畫,畫中有一叢牡丹花,花下有隻貓。他看到這畫動靜結合,很是喜歡。
此時,歐陽修的親家吳正肅剛好來拜訪。吳正肅一看見桌上的畫,就誇贊說:“好畫!畫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淺啊!”
歐陽修十分詫異:他怎麼知道是正午的牡丹?
吳正肅指着畫上的牡丹,說:
“你看,這些花的花瓣是張開的,中午陽光強烈,花的顔色有些發幹。”他又指指着牡丹下的貓說:“再看看貓的眼睛,瞳孔眯成一條縫,正是貓正午時瞳孔的樣子。如果畫的是早上,那麼花上帶露水,色澤就滋潤,貓眼的瞳孔也會是圓的了。”
貓眼睛的結構和功能與照相機類似,光線越強,瞳孔越小。正是因為貓的眼睛在一天中會有細微的變化,在繪畫過程中,很多名家畫貓都有自己畫貓眼的獨特技法,總體來說是要畫出貓眼的精神和變化。
瞳孔圓的時候,往往更加可愛
貓眼在一天中的變化不僅被畫家體現在作品上,還被古人用來直接判斷時間。人們将貓眼睛的大小與晝夜12個時辰對應聯系來确定時辰,還将此現象歸納為一首詩歌:
子午卯酉一條線,
寅申巳亥圓如鏡。
辰戌醜未棗兒形,
十二時辰如決定。
由此看來,貓不僅搶了狗的飯碗,還曾經搶過雞報時的工作。在缺乏精準報時工具的情況下,養隻貓就相當于家中有一個“活時鐘”,拎過來一隻貓看一看,就能判斷出大概的時間。
篡了人的角色
黃庭堅曾有一首叫《乞貓》的詩寫道:“聞道狸奴将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陸遊的一首《贈貓》詩也說道:“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
宋代的大文豪陸遊和黃庭堅都是貓奴。詩句中“蟬銜”“狸奴”,都是宋人對貓的昵稱。詩中記載了他們為了得到别人家的貓,就用魚、鹽作為“聘禮”,将貓堂堂正正地“聘”回家。
吸貓一直爽,一直吸貓一直爽
寵物貓在宋人的生活中很常見。無論是貴族還是尋常士庶之家,都以養貓為樂。宋代的貓不僅坐擁主家的喜愛,還有專門的寵物市場,裡面售賣貓糧、寵物房,還有寵物美容等等特殊項目。
貴族想得到貓有很多種方法,那宋代的普通百姓想養貓怎麼辦?去寵物市場買!買不到合适的怎麼辦?隻能去找生小貓的人家要。但是,即使要也不是白送的,要用“聘”。
親戚、朋友、鄰居哪家的母貓生了小貓,你想養一隻,就要準備一份“聘禮”,上門将小貓“聘”回來。
“聘禮”通常是一包紅糖、一袋鹽,或者是一尾魚。有些講究的人家,還要挑選一個良辰吉日,風風光光地把小貓“嫁”出去。
沒有小魚幹,不跟你走
根據“聘貓”的習俗我們可以看出,“貓奴”的觀念在宋代就開始形成了,在宋朝人的觀念中貓更像是一名新的家庭成員,而不是一隻普通的動物或牲畜,貓在家庭中往往擁有很高的地位。
幾千年過去,貓貓們通過不斷修煉,終于成為了成功的“社會貓”,家庭地位上也節節高升。
宋朝人況且愛貓如此,你給主子們鏟鏟屎,還有啥怨言呢?
撰文 | 曹 珂
編輯 | 馬晨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