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數九”是指在冬至過後,農民開始用這種方法來算日子,以九日為一個循環,第一個九天就是“一九”,以此類推,到達九“九”之後便春暖花開變,這時可以開始春耕種地,農民用這種方法計算距離重要的春耕還有多久。有些農村還有數九歌,用它來描述“數九”的氣候變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叢“數九”歌中可以看出我們經常認為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候,這段時間處于大寒小寒節氣。因為日照時間最短,溫度也就比較低了。雖然數九歌是很多農民觀察生活總結出來的,但是天氣的變化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所以也不能說完全準确,天氣到底如何還要看當年的實際情況。
從冬至開始也就開始數九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沒過九天算一個九,連數九個九日,九九就過完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九九消寒”。古人用這種“連冬起九”的方式挨過漫長的冬季,九九過完已是寒消暖至,冬去春來之時,也就是俗稱的“九九豔陽天”了。此時,時節已進入到驚蟄和春分之間了。民間關于數九的歌謠有很多,其中有:“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寒盡,春暖花開。”但最為流行的還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我國古代,人們有九九歸一之意,經過九九八十一天,一個輪回的開始,冬天已盡,春天到來,寓意在過去一年中所有的不快都煙消雲散,美好的生活重新開始!
數九是中國農業社會最冷一段時間的代名詞,以冬至為起點,大約經曆九九八十一天,到春分前。為什麼以九為周期,因為就是陽數裡最大的數字,有無以複加、不能逆轉的意思,數九就代表最冷,夏季的三伏就代表最熱。事實上,這個數九天能看到中國人的辯證哲學思想,最冷的實際上三九四九時節,氣候變化就像一條抛物線,呈正态分布。為什麼三九四九天氣會最冷?你有沒有思考過呢?這就涉及到天文學知識,冬至那天,太陽離地面較遠,按理來說熱量多少,但是由于空氣中的水分較多,能保存一部分熱量,所以溫度不會下降太多,反而是到了三九之後,空氣幹燥、水分較少,熱量無法儲存,所以溫度會下降較多。順便說一下,冬至那天,晝短夜長,太陽黃經為度。具體什麼意思。古代人對氣候的觀察,最重要的作用還在于指導生産生活,比如民間諺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就是說冬至開始,剛閑下來養生、儲備過冬的糧食了,到了九九,春暖花開,可以開始農業生産了,因為善于觀察大自然,還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說法,這時候可以鍛煉身體、積累陽氣,另外也發展出了很多冰上運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九二久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成狗,五九六九冰上走,七九八九楊樹開柳,九九加一犁耙開田頭
古代冬天天寒地凍,貧窮的人們度日如年,民間有木有曆法來記載時日,就有了數九的說法用來記時,另一說法是數九源于民間老百信的心理安慰,因為在那個年代窮人對于嚴冬是相當受罪的,冬季凍死人也并非危言聳聽,數九開始就讓人感覺春暖花開的日子已經不久遠了。小編感覺這兩個說法貌似都合情合理。在民間至今依舊流傳着數九天的氣溫變化歌謠,例如一九二九不出手,就說明一九和二九天天氣開始變更,三九四九冰上走,說明這個時候到了一年之内最冷的時候了,冬練三九也是這個意思。雖然現在我們生活水平都提升了很多,但是不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依舊在民間廣為流傳,想冬季數九,在全國各地依舊盛行,成為一種冬季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