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主持詩詞大會第5季,龍洋被推到風口浪尖。喜歡她的觀衆不少,他們認為她主持風格輕松、自然,場上氣氛十分活躍,特别是後幾期更是漸進佳境,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歡樂。但不喜歡她的人也挑出了不少刺,比如經常用錯成語,用錯詩句等。對此,筆者的态度是,咱們不應該過于挑剔,畢竟主持這麼高水平的文化類節目不容易。
本期筆者就和大家說一說發生在龍洋身上的一個“冤案”。在首期節目中,龍洋曾用“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形容一位奶奶選手和她的老伴,當時就有不少觀衆指出龍洋這用錯了。事後,龍洋也并沒有解釋這個事。直到第6期節目中的一道題,才讓她“沉冤得雪”。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這期節目中,選手遇到的是這樣一道題:《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中的“契闊”是什麼意思?A.聚散離合 B.生活優渥 C.兩情相悅
看起來答案挺簡單的,但還是有不少人錯選了C,其實這兩個字的意思是聚散離合,答案是A。這首詩在《詩經》中頗有名氣,全文是:
擊鼓其镗,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這是一首典型的戰詩,和愛情無關,寫的是一位在沙場無法回家的士兵的心聲。詩可分為5小節,前兩節寫的是戰鼓震天下,大家忙着練武,自己孤身從南方而來,跟着孫子仲一起抗陳宋二國,無法回到衛國,整日憂心。第三節一連用了3個問句,詩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也不知道愛馬丢了要何處尋找,這是寫他的糾結和矛盾。最後兩節,詩人終于想通,決心和大家一起奔赴沙場,同生共死。
既然這是一首反映征夫内心的詩,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自然就不是形容愛情,而是形容沙場同僚間友情的,這也正是很多人指出龍洋用錯的原因。
對此,嘉賓蒙曼和王立群老師現場給出了解釋。王立群老師表示:這詩雖然最開始是形容友情,但詩意一直在改變和演化,現在常被用來形容愛情。蒙曼則直接用幾句話就實力證明了龍洋并沒錯,蒙曼認為:一句詩詞自誕生開始,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大家在使用時就是它不斷成長和變化的過程。
事實上,像“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這種詩意轉變的例子并不少。比如李商隐《無題》中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本來是抒寫自己對愛人的一片癡情,但現在常被用來老師們的奉獻精神,這種用法是被普遍接受的。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成語上,比如成語“無奸不商”原來是“無尖不商”,是說賣米的商人每次多給顧客一些米,讓米鬥裡冒尖,本來是褒義詞,現在卻變了一個字被當成貶義詞。但約定成俗後,咱們也不能說這個成語用錯了。了解了這些後,大家還會認為龍洋錯了嗎?歡迎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