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匈牙利人埃爾諾·魯比克受立體解析幾何定律的啟發,想像出可以在三個軸線上自由轉動的物體。于是設計了一套複雜的、用手可以扭動的活動裝置,即今天的魔方。
一年後,獲得了發明特許證。又經過兩年的時間,匈牙利的商店裡才開始出售魔方。70年代,魔方走向世界,至今銷售量已達一億個。魔方是一個隻有網球大小的正方形玩具,六面六個顔色,分紅、黃、藍、綠、白和桔黃色。每面又分為九個方塊,是一個可以橫向縱向轉動的活結構。
魔方可組成43252003274489856000種,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一個打亂顔色的魔方要想複原,一個新手得一個月的時間,即使是一個數學家,最初也要用兩個星期來完成。目前,解魔方最快的記錄是英國的學生齊爾德斯,隻要25.79秒。魔方不僅有助于培養人的空間想象力,而且對數學中的 “群論”,計算機科學及理論物理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從而出現了從事高深理論研究的“魔方研究家”。
現在,魯比克又請工程師、工藝美術設計師、民間匠師等30人組成一個合作藝術研究室,準備從事前人未涉及的跨科學、技術和藝術的新課題的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