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6月17日電(記者許晉豫)進入6月,甯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東川村的3100多畝黃花進入生長“沖刺期”,從高空看去,羅山腳下的平原地帶阡陌縱橫、綠意盎然,成片的黃花豐收在望。
最近,東川村脫貧戶周興瑞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到田裡除草。6月底,黃花将進入采摘季,周興瑞擔心黃花的灌溉問題。
東川村成片的黃花豐收在望。新華社記者 許晉豫 攝
“去年紅寺堡區大旱,今年以來降雨也很少,水成了最大的難題。黃花用水期集中在采摘前後的一個多月,如果不能及時灌溉黃花花苞就會脫落,導緻大幅減産。”周興瑞說。
紅寺堡區地處甯夏幹旱帶,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揚黃扶貧集中安置區。開發建設20多年來,紅寺堡區在黃河水的潤澤下,灌溉面積達到70多萬畝,從不毛之地變身為“荒原綠洲”,黃花等脫貧富民産業蓬勃發展。
東川村的高效節水灌溉蓄水池。新華社記者 許晉豫 攝
盡管天氣幹旱,在周興瑞的黃花地裡,黃花根部的土壤卻是濕潤的,這得益于東川村的滴灌,滴灌通過主管網把水送到田間地頭,再通過指頭粗細的細管将水送到農作物根部,這不僅較大水漫灌節約三分之一左右的水資源,還能增加灌溉頻率。
周興瑞告訴記者,以前大水漫灌需要一家一戶輪着來,經常大半夜等着澆地,滴灌隻需要鋪好管子在家等着就可以了。因為每畝地的水量有限,大水漫灌隻能灌溉一兩次,而滴灌能澆六七次,并且滴灌效率更高,大水漫灌一天隻能澆30多畝地,滴灌能澆100畝左右。
小小的滴灌卻有着“大體量”,東川村的滴灌配套有容量近10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為4000多畝耕地供水,而這占據了東川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來到滴灌泵房,正在工作的4台水泵嗡嗡作響,管理員在泵房可以根據地塊大小調節水壓。
東川村滴灌泵房管理員熊治成說,泵房還配備有水肥一體化設備,它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種地成本。
東川村隻是紅寺堡區高效節水灌溉的一個縮影。據紅寺堡區水務局局長王貫舉介紹,近年來,紅寺堡區加快推廣高效節水灌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18萬畝左右,讓寶貴的黃河水更好地發揮作用。
周興瑞家的黃花長勢喜人。新華社記者 許晉豫 攝
有了水,幹旱貧瘠的土地就有了希望。看着自家田地裡長勢喜人的黃花,周興瑞曬得黝黑的臉上挂滿笑容,他說:“一畝黃花純收入在三四千元,比種玉米好多了,我們一家人就靠這20多畝黃花生活。這兩年天氣幹旱,地裡的黃花全靠滴灌維持産量,有水就有希望,我們一年再辛苦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