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895年的北京豐台火車站6月20日全新亮相,“變身”為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127年來,這座北京最早的火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也成為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從最早到最新,從古老到現代,經過改建的北京豐台站有哪些新亮點?記者帶你近距離觀察。
北京豐台站内部。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大而有序 古韻新風
從空中鳥瞰,這座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的大型客站位于北京市西南三環與西南四環之間,幾乎相當于56個标準足球場。
據了解,改建後的北京豐台站站房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每小時最高可容納14000人同時候車,設有32條到達出發線,32個客運站台面;其中,地面普速車場規模為20個客運站台面、20條到達出發線,高架高速車場規模為12個客運站台面、12條到達出發線。
北京豐台站。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作為目前國内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智能化綜合交通樞紐,北京豐台站不僅大,設計也十分精美。
方形建築坐落在方形台基之上,整體中軸對稱,契合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宏偉出挑的屋面挑檐象征中國傳統建築的挑檐,外立面的陶闆幕牆肌理對應老北京的磚牆肌理,麥穗黃色的陶闆,寓意“豐收、喜慶、輝煌”。
“豐台站有着悠久的曆史淵源。”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豐台站設計負責人馬輝說,八百多年前,“豐台”地名源于金朝拜天的拜郊台,因此北京豐台站設計方案取“築台建城”之意。
立體交通 方便快捷
北京豐台站是國内首座采用高鐵、普鐵雙層車場重疊設計的特大型車站,形成了“頂層高鐵、地面普鐵、地下地鐵”的立體交通模式,方便旅客“無縫”換乘城市交通。
“雙層車場催生出新的站房流線形式。北京豐台站将普速場‘上進下出’的流線方式及高架場‘盡端出站’的方式相結合,形成了互不幹擾的兩場進出站流線體系,打造了新型客站建築的立體交通典範。”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豐台站副站長王建說。
根據北京豐台站的設計,在地上二層候車大廳,普速列車的候車區位于候車大廳的中部,旅客需要下行至一層乘車,高鐵列車的候車區位于候車大廳的兩側,旅客需要上行至地上三層乘車,這樣的布局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北京豐台站内部。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除此之外,北京豐台站還建設了人性化、便捷的旅客服務系統和覆蓋全站的無障礙設施,可提供售票、問詢、公安制證、快遞、重點旅客預約和急客臨時改簽等服務,讓旅客出行體驗更加美好。
王建表示,北京豐台站開通運營後,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客專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初步安排旅客列車120列。北京鐵路樞紐北京西站、北京站等車站功能相應優化調整,各車站分工更加科學合理。
超級工程 綠色智能
漫步在豐台站候車大廳,400多米長的中央光庭使空間感大幅提升,柔和的陽光透過間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帶傾瀉而下。
“綠色”是北京豐台站的一大特色。車站屋面采用了傳統的采光帶,把陽光引到高鐵站台層,在站台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導光管,把自然光引到候車大廳室内進行照明,還配套夜間補光裝置,無論陰雨天還是夜晚都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照明,每年可節省用電量90多萬度電,減少碳排放900餘噸。
在建設過程中,北京豐台站還引入了不少“智慧元素”。
下為地面層普速車場,上為高速車場,旅客在中間夾層換乘,如何破解雙層車場結構減震降噪難題?
為了減少雙層車場布置給旅客候車帶來的震感,最大程度緩解車輛與軌道之間的震動,中鐵建工集團項目團隊在結構柱與梁之間安裝阻尼器和鋼支座,猶如在高架候車層頂闆上裝了一個緩沖氣囊,有效減小了高速車場給旅客候車帶來的震感。
據中鐵建工集團北京豐台站項目部總工程師許慧介紹,施工中,建設人員綜合應用BIM、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讓北京豐台站工程建設變得更“聰明”、更安全、更高效。其中,北京豐台站鋼結構總用鋼量近20萬噸,鋼結構構件數量達1萬根以上,鋼筋用量14萬噸。中鐵建工集團項目團隊對1萬多根主要構件、7萬多條焊縫進行了唯一編号,讓它們都擁有了可追溯的“身份證”。
“團隊還引入了無人機、智能自動鋼筋剪切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智能設備,讓建築工地從傳統的人工作業變成人與機器人協同施工,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時還大幅提高了施工精度。”許慧說。
樊曦、丁靜、嶽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