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祎先後主持蜀漢朝政,随着兩人的先後逝去,最後軍政大權都落入姜維手中。
姜維在蜀漢後期延續了老師諸葛亮的做法,共發動了11次北伐(還有九伐中原一說),在窮兵黩武方面比師傅諸葛亮有過之無不及。
姜維抓牢兵權後,以不斷向曹魏發動戰争而著稱于世。而彼時蜀漢内部也并非鐵闆一塊,朝中文武大臣對姜維的好戰做法亦頗有非議。
其中對姜維無休止發起北伐反對最堅決的當屬張翼。《三國志·蜀書·張翼傳》記載:
“維議複出軍,唯(張)翼廷争,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黩武”。
大意是每次姜維準備出師北伐,蜀漢高層中隻有張翼敢在朝堂上當衆與姜維争辯,以國家弱小,人民疲憊為由,反對姜維窮兵黩武,連年征戰。
奇怪的是,姜維明知張翼反對自己連年出軍北伐,卻在每次北伐時都要拉上張翼一同出征。關于此事,《三國志 ·蜀書·張翼傳》裡同樣有明确記載:
“維心與翼不善,然常牽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
大意是姜維内心對張翼并不友善,卻在每次北伐時都讓張翼和他同行,張翼雖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隻好随其一起出征。
兩個三觀不同,基本思路截然相反的人怎能處到一塊去呢?
蜀漢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率蜀軍大破魏軍。張翼對姜維建議說,此次出征的戰略意圖已經實現,現在已擊破魏軍,可以見好就收,就此罷兵回朝了。姜維聞言大怒,拒聽張翼意見,并且率軍圍攻狄道城,由于曹魏援軍源源不斷地趕來,蜀軍反勝為敗,作戰失利。
明知張翼與自己的戰略觀點與戰術思維完全不同,為什麼姜維每次出征還要硬拉着張翼一同前往呢?
張翼謀勇兼具,能征善戰,是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傑出軍事将領 。而姜維看中的就是張翼的軍事才能。
或許姜維認為自己是蜀漢大将軍 ,官職高于張翼,不管你張翼是否和俺一條心,你都要服從俺的命令,因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所以不管張翼内心如何抵觸,每次都堅持把他帶在身邊。因為打仗靠的是實力,張翼的軍事能力擺在那兒,且有目共睹,不用他用誰?但姜維疏忽了一點,不同心就難以勁往一處使,所以姜維11伐中原,總是勝少敗多。
至于張翼呢?明知姜維是諸葛亮親傳弟子,自己的頂頭上司,權傾朝野,他還敢堅持自己的意見,與其在朝堂上激辯,其精神着實令人敬佩。但既然兩人一主戰一主和,思路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張翼為何還要一次次跟着姜維疲于奔命呢? 這也是無奈之事,官大一級壓死人嘛 !抗命不尊的後果可想而知,再說誰讓自己的能耐讓領導看上了呢?姜維獨掌軍權,勢焰熏天,作為其下級的張翼敢不從命嗎?
可張翼跟着姜維這樣熱衷功名、好大喜功的領導,結局又能怎樣呢?《三國志》記載:
“景耀六年,(翼)與維鹹在劍閣,共詣降鐘會于涪城。明年正月, 随(鐘)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
大意是,景耀六年(263),司馬昭派大将鐘會、鄧艾伐蜀。張翼和姜維同守劍閣關,後來又和姜維一道投降鐘會。次年正月,張翼、姜維随鐘會入成都,在鐘會、姜維策動的那場莫名其妙的叛亂中,被亂兵所殺。
如果張翼不跟随姜維,或許不會卷入後來姜維策劃的“詐降”事件,那麼他至少不會死于亂軍之中,其人生結局大約會好些吧!
【插圖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