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禅茶知識
禅茶知識
更新时间:2024-10-05 14:18:40

在中國的飲茶史上,茶一直都是“提神醒腦、去病祛邪、除燥解渴”的飲料。但随着茶進一步的融入“人的生活”,茶與人的關系,逐漸深化出了關于“心性道德”的修持。後來,人們又發現,茶的精神内質與佛教的奉行的“戒、定、慧”,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伊斯蘭教的“尚茶禁酒”有很大的互通之處。于是,茶自然地就受到了佛家、道家、伊斯蘭的青睐,并進而成為他們的日常所需。宗教對茶的崇尚,為茶的發展與傳播起到了客觀的推動作用。

在佛教的修行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許僧人飲酒,非時食(過午不食),戒葷吃素,出家僧人還要“坐禅修行”。而坐禅講究:專注一境,靜坐思維,以求解脫。并要做到:“跏趺而坐,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長期坐禅,加上過午不食,極易消耗體力,影響修行的專注。為此,需要有一種既符合佛教戒規,又可消除疲勞,還可一定程度彌補營養的飲品出現。而茶從“營養”和“藥理”角度都具備這樣的功能,于是就成為了寺院的首選。從佛教實踐來看,茶理和佛理是互通相融的,自然而然,飲茶演化為“和尚家風”,“茶禅一味”的提法便出現了。

禅茶知識(行知禅茶解讀)1

一,茶是寺院僧侶的“養生正心”之物。

佛教自東漢時傳人中國以來,很多得道高僧都是飲茶文化的推動者。佛教“坐禅飲茶”,有文字記載的确切年代,可追溯到晉代。據《晉書·藝術傳》載,東晉著名僧人單道開,修行于後趙都城邺城(今河北臨漳)昭德寺,坐禅十分刻苦,不畏寒暑,經常晝夜不眠,誦經四十餘萬言,為防瞌睡,常以“茶飲”解乏(飲茶蘇)。可見,佛教僧侶飲茶的最初目的,就是為坐禅修行。

《續名僧傳》說,南朝僧人釋法瑤,精通茶道,潔身修性,以茶養生。他用膳時總要飲些茶,活到79歲時,齊武帝還傳旨,讓他作為長興地方官将茶“緻禮上京”。

又據《宋錄》載,南朝宋時,宋孝武帝的兩個兒子,經常去安徽壽縣八公山東山寺,拜訪高僧昙濟,在飲了昙濟和尚親自調制的茶後,贊不絕口,譽茶為“甘露”。這是寺院以茶敬客的最早記載。

東晉名僧懷信,用二十六字真言,論述了飲茶的好處:“跣定清談,袒露諧谑,居不愁寒暑,食不擇甘旨,使喚童仆,要水要茶。”從此,寺院飲茶漸成風尚。

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寫道:“(唐)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禅師,大興禅教。學禅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終使僧人飲茶成風。

由于衆多高僧對茶的推崇,使茶成為佛教修行中的“養生正心”之物,衆僧不僅自己飲茶,還将其視為“聖物”,供奉于寺院中,以示對佛的尊敬。

四川“永興寺”保存的宋代《寺院食規》記載:早在宋時,永興寺就規定必須在佛前供“蒙茶”。時至今日,在西藏的許多寺院中,也還保留着禮佛獻茶的傳統。

南朝蕭子顯《南齊書》載:南朝梁武帝,在臨終前立下遺诏,“歸天”後,靈座上“勿以牲為祭”,隻須“茶飲”而已。

唐代詩僧齊己作《詠茶十二韻》說:“嘗知骨自輕”。《金石萃編》記載:興國寺一僧,病危時,“絕粒罷餐”,“唯茶”而已。據《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唐時,寺院中飲茶已十分普遍,僅唐文宗賜給五台山寺院的茶,每年多達1000 斤。

宋代錢易的《南部新書》中記載:唐大中三年,東都“進一”僧,是年120餘歲,宣帝問他,“服何藥而至此?”進一答:“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進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宣帝聞聽此言。才知長壽秘訣,“賜茶五十斤,令居保壽寺”。

從衆多的文獻記載可見,在唐代及以前,寺院“飲茶”盛極一時。在當時,佛教寺院與茶的關系,側重于以茶養生,以茶正心;此外,還以茶供佛,以茶為祭,以茶譯經……正因為茶與佛教的關系曆史悠久,關系密切,深得衆心,佛教寺院的飲茶習俗,演繹至今,長盛不衰。

禅茶知識(行知禅茶解讀)2

二,飲茶終成“和尚家風”。

經過寺院長期的修行實踐,茶已然是佛教中的一味“養身正心”之物,于是,飲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和尚家風”。宋代普濟的《五燈會元》載:“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後三碗茶。”僧問谷泉禅師曰:未審客來,如何祗待?師曰:雲門胡餅趙州茶。在唐代詩僧皎然的詩中,亦有“三碗便得道,何須苦口破煩惱”的描寫。

禅茶知識(行知禅茶解讀)3

其實,在僧侶生活中,何止三碗茶呢?據宋代道原的《景德傳燈錄》載:說和尚的生活是“晨起洗手面、吃茶,吃茶了事,歸下去打睡;起來又是洗手面、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上堂吃飯,飯後洗手面、吃茶,吃茶了東事、西事”。總之,事事與茶相關,整天離不開茶。為此,飲茶成了寺院的制度之一。特别是宋代,在中國許多寺院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肅穆莊嚴的寺院普茶儀式,最有名的當屬“徑山寺茶宴”。

徑山寺地處浙江天目山的東北高峰,始建于唐代,此地有“三千樓閣五峰岩”之稱,亦有大鐘、鼓樓、龍井泉等名勝。南宋孝宗皇帝曾禦書“徑山興聖萬壽禅寺”,從宋至元,素有“江南禅林之冠”的稱譽。這裡不但飲茶之風盛行,每年春季,僧侶們還在寺内舉行茶宴。茶宴有一套程序:先由主持法師親自調茶,爾後,由近侍獻茶給赴宴僧侶和佳賓;品茶時,要先輕聞茶香,再舉碗觀色,後呷湯嘗味;茶過三巡,還要評論茶品,稱贊主人品行;末了,論佛頌經,談事叙誼。

由于佛教倡導“飲茶”,因而,在中國的不少寺院,還設有茶鼓,辟有茶堂。一些較大的寺院,還配有“茶頭”,派有“施茶僧”,專事“茶水布施”。

宋代林逋《西湖春日》載:“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旗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寺院重大佛事活動時,施茶乃尋常之舉。元代高僧德輝(廣慧禅師)根據唐、宋諸家所訂“清規”,依托唐代名僧百丈寺主持懷海(720-814)之名,修訂的《百丈清規》,不但将寺院“栽茶、制茶”納入農禅内容,還将僧侶飲茶定為寺院茶禮。按《百丈清規》記載,不但佛降誕日要有奉茶儀之舉,而且在聖節、佛成道日、涅槃日、達摩忌日、比丘示寂日等,也都有規定的相應茶儀。《百丈清規·法器章》還規定,寺院設立茶鼓。曰:“茶鼓,凡主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并擊之,上堂時二通······茶鼓長擊一通。”飲茶既是僧人的生活需求,更成為了一項佛事禮儀。

佛教寺院的重要茶事活動,通常都在茶寮進行。茶寮,據明人許次纾《茶疏》載:“小齋之外,别置茶寮”,“寮前置一幾、以頓茶注茶孟、為臨時供具。”茶寮一般設一兩個茶頭,也稱施茶僧。在進行茶事活動時,還要出示點茶牌。“右某今晨齋退就雲堂點一鐘,特為後堂首座大衆師,仍請諸如事同垂光降。”;進行“茶湯會”時,還有一定規矩和程序:“每日粥罷,令茶頭行者門外候從至、鳴闆三下。大衆百寮,寮長分手。寮主、副寮對面左右位。副寮出,燒香歸位。茶頭喝雲,大衆和南遇旦望點湯。”

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命“諸山僧人不入清規者,以法繩之”。從此,《百丈清規》普遍成為寺院的律規。因為“清規”對“飲茶儀軌”有細緻規定,飲茶不僅是僧人習俗,“飲茶之禮”更是納入僧法規律,使“佛門茶俗”以律規的形式加以固定下來。

在中國曆史上,許多名僧也是“煮茶品茗”的高手。唐代高僧皎然“能詩善茶”,一生茶詩衆多,為後人傳頌。 五代十國時,吳僧文了,因善烹茶,被後人稱之為“湯神”,并授予“華定水大師上人”稱号。宋代杭州淨慈寺的南屏禅師,深谙茶事,烹茶“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非可以言傳學到者”,被後世稱之為“烹茶三昧手”。“茶聖”的陸羽,雖非僧人,但與寺院機緣頗深。3歲時,為竟陵(今湖北天門)龍蓋寺智積禅師收養。智積嗜茶,使陸羽從小就練就了一身烹茶技藝。成人後,他遍遊名山古刹,結識了許多烹茶高僧,受益良多。縱觀他的一生行迹,與寺院生活緊密相關。

飲茶既是與僧侶生活的一部分,也融入了關于修行的清規戒律。在漫長的曆史裡,茶作為“和尚家風”也充實與推動了茶文化向更精進的層面發展,佛教文化,對茶文化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

三、茶道、佛理交融,禅茶本一味。

禅與茶在精神上是互通的,飲茶作為寺院生活的尋常,僧侶們在與茶相依相伴的修行中,逐漸也把茶與佛教清規、飲茶論經、佛法哲學、人生觀念相互融合,産生了“茶禅一味”的佛教茶理。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是提神,坐禅時可以通夜不眠;二是在滿腹打坐時,可以邦助消化,空腹打坐時,可以提供營養;三是茶是'不發’之物,能使人清心,不生淫欲。

禅茶知識(行知禅茶解讀)4

日本僧人“惠明上人”認為,茶有“十德”:“諸天加護,父母孝養,惡魔降伏,睡眠自除,五髒調和,無病無災,朋友和合,正心修身,煩惱消除,臨終不亂”。

禅林法語“吃茶去”,不但悟出了佛教的觀念,而且還暗藏着佛教的禅機。唐代趙州從谂禅師,常住觀音寺,他認為飲茶能大徹大悟。因此,嗜茶成癖,每次說話前,總要道一聲“吃茶去”。這是因為茶性平和,飲茶可以清心,也可以靜心,僧人認為:飲茶可以“悟茶理”而至“悟佛理”,從而,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據《五燈會元》載:“師自頌日: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畔下,誰能更吃趙州茶。”可見,自“從谂禅師”創立禅林法語“吃茶去”之後,使“趙州茶”成為了禅門的一個文化典故,被後人沿用至今。杭州九溪有座半路涼亭,在亭聯上書有:“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曰歸可緩,試閑吟陌上花來!”說的也是這個意思。1989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的題詩中,也引用了“吃茶去”典故,詩曰:“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年偈,不如吃茶去。”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也作詩曰:“古今形殊義不差,古稱荼苦近稱茶。趙州法語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誇。”

其實,人們隻知道“吃茶去”為禅宗機鋒、禅林法語,殊不知“未吃茶”也是禅的機鋒。據《五燈會元》載:“金輪可觀禅師,問:'從上宗乘如何人?’師曰:'我今日未吃茶’。” “吃茶去”和“未吃茶”同為禅林法語,倡導的是“悟”,即:吃茶悟性,漸悟本空,超脫物我。

由此可見,從佛教角度,茶道精神與禅是相通的,正所謂“茶禅本一味”。“茶道”一詞,也是禅僧首先提出來的。在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的報國寺,佛殿的匾額上,書有 “茶禅一味”四個大字,熠熠生輝,它深刻的體現了飲茶與禅宗的關系。茶與禅的緊密結合,使“飲茶”這一尋常生活,從飲料、技藝升華到精神哲學,甚至修行的高度。

文章來源網絡,僅供閱讀了解用,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盈利是什麼意思
盈利是什麼意思
盈利是什麼意思?釋義:盈利即赢利,也指企業單位的利潤;獲得利潤;指企業、個人或經營性組織的一種能力指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盈利是什麼意思?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盈利是什麼意思釋義:盈利即赢利,也指企業單位的利潤;獲得利...
2024-10-05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世道紛纭,熙熙攘攘,心為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物欲橫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誠信如何對待濁世橫流?孔子主張人應在人世間尋求與他人的契合,在求諸他人之時首先求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導世人,...
2024-10-05
蘋果macbook pro喇叭壞
蘋果macbook pro喇叭壞
繼13英寸入門款MacBookPro出現無故關機問題後,蘋果的16英寸筆記本電腦也出了狀況。正如AppleInsider提到的情況,有用戶抱怨他們的16英寸MacBookPro揚聲器發出令人讨厭的“爆裂”聲音。相似的問題在蘋果官方支持論壇和...
2024-10-05
绯寫錦鯉屬于好品種嗎
绯寫錦鯉屬于好品種嗎
绯昭和錦鯉绯昭和錦鯉是指全身有連續大紅花紋的昭和三色錦鯉,豔麗而莊重。從它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來,紅绯對于提升绯昭和的觀賞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绯昭和是昭和三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種,大紅大黑兩種顔色各自就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贊歎,二色的結...
2024-10-05
一切從頭開始的說說
一切從頭開始的說說
一切從頭開始的說說?該做的決定不用逃避,該走的路也不必畏懼,告别過去,給自己一個契機去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切從頭開始的說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切從頭開始的說說該做的決定不用逃避,該走的路也不必畏懼,告别過...
2024-10-05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