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有個不成文的傳統,基本農村家庭家家戶戶都有家禽養殖。而雞鴨鵝也是最常見的家禽了,雖然養的不多,但是又能下蛋又能吃肉,而且自己養的吃起來也是很放心的。不過現在變了,很多農村家庭都開始去城裡打工,幾年下來賺了不少錢。而農村環境好了,基礎設施也很完全,很多人賺錢了之後也是回家翻蓋了樓房。不過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家裡的家禽也是越來越少了,一些家裡還會少養一些雞鴨,但是鵝卻越來越少,這是為何?今天和大家讨論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鵝是比雞鴨都值錢的,不管是鵝蛋還是鵝肉,價格都是要比雞鴨高的,而也有很多人知道鵝肝更是很貴的,頂級的鵝肝更是一種奢侈食品。那既然這麼貴,為何不管是農民自己家還是家禽養殖戶都不願意養呢?原來是這些原因。
第一點是養鵝的成本要高不少。很多老人都覺得鵝不好養,要花很多錢糧精力,以前養的就少。因為鵝相比雞鴨來說在體型上是一種較大型的家禽了,所以既然有這麼大的體型就需要更多的糧食支持。而且鵝不僅吃的多,消化系統還很不錯,消食很快。一隻成年鵝一天所吃的食量基本可以養活至少三四隻雞了。而且這麼大的食量但生長周期卻不短,要至少五六個月才能出售,也就是近半年了,而如果雞養的好甚至不用兩個月就能出欄。所以相比之下,雞鴨投入的風險小,成本低,要比鵝劃算多了,所以農民都不願意養鵝。
還有一個原因是鵝産蛋率相對較低。鵝有一個特點很有意思,它是這些鳥類家禽裡面最"佛系"的,意思就是東西吃得多,但是卻很懶。這懶具體體現出來就是産蛋量很少了。大部分母鵝一年中要有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是不産蛋的。夏天太熱不愛産,冬天太冷也不愛産,好不容易春秋氣溫适宜了,産蛋還是間歇性的。哪怕是高産鵝,一年能産百十個蛋就算比較多的了。不産蛋就意味着農民收入會下降,吃的多還不幹活,這樣的家禽哪個農民願意養?
最後一個原因是鵝在家禽裡是對成長環境要求比較高的。過去農村小河,池塘遍地都是,是很利于喜水家禽飼養的。現在農村卻不同了,不少地區的河流池塘已經幹涸了,有的地區還把河流池塘填滿用作宅基地,所以也就導緻河流不再存在了。而鵝相對于鴨對于水的依賴程度更高,靠近水源的地方才适合鵝生存,現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不少北方地區生态環境改變了,無法滿足鵝的生存需要,所以農村漸漸的養鵝就少了。
也是由于上述三點原因,現在農村養鵝的也是越來越少了,不過我們更應該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雖然表象上鵝的數量減少了,但實際上更深層次的還是環境變化導緻了這樣的結果。在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那麼朋友們家鄉養鵝的人還多嗎?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多多評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