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由來?端午節起源于: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于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端午的由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的由來
端午節起源于: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于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内容有關。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節日多數形成于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着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内涵。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先秦時代端午節的節俗活動鮮見于中原文獻記載,就現存文獻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關于端午節的相關文字記載,“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但端午的習俗卻早已有之,譬如龍舟競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内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内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内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