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氣象萬千”的人才畫卷
陳振林
◆要完善人才使用機制,破除部門内外人才使用障礙,圍繞“卡脖子”技術攻關需要,建立跨層級、跨單位調配優秀人才工作機制,推動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
◆要完善氣象戰略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氣象戰略科技人才負責制,培養一批站在氣象科技發展最前沿、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和卓越科技組織領導才能的氣象戰略科技人才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氣象工作是觀天察變的“千裡眼”“順風耳”,人才在氣象事業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深入貫徹落實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努力建設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發展的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着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強化政治引領和人才服務,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氣象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證,也是氣象人才隊伍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這些年來,我國氣象人才隊伍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結構持續優化、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在職人員本科以上學曆比例達到88%,碩士以上比例達到25%,博士1700餘人;擁有兩院院士9人,國家人才工程(獎勵)人選40餘人次,正高級職稱專家1800餘人,中級職稱以上比例超過70%;大氣科學專業占比超過51%,初步建成以大氣科學為主體、多種專業有機融合的高素質氣象人才隊伍。氣象高質量發展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對天氣氣候的科學認識需要進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氣象科技發展提供了更多創新源泉;統籌發展與安全,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做好新時代氣象人才工作,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編制實施《氣象人才發展規劃(2022—2035年)》,重點建設氣象預報、氣象服務、氣象監測、信息技術、業務支撐五支人才隊伍,全面實施八項重大人才計劃,千方百計成就人才;必須大力加強政治引領,持續開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準确、及時、創新、奉獻”的氣象優良傳統,大力宣傳優秀人才典型,引導廣大氣象人才心懷“國之大者”,主動擔負起使命責任;必須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加強政治品格和學術道德考核評價,确保人才沿着正确的方向發展。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用好人才。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必須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圍繞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流動、服務等關鍵環節出實招,着力激發氣象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要改革人才管理制度,落實“向用人單位放權、為人才松綁”要求,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允許用人單位自主界定特殊領域高層次人才、允許用人單位在崗位結構比例内自行調整崗位設置、允許相關單位按照駐在地政策制定實施高層次人才激勵方案;要改進人才培養機制,優化氣象人才選拔支持方式,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氣象跨學科人才培養,健全氣象部門國内高級訪問學者研修制度,實施氣象專業優秀畢業生接續培養計劃,形成合理的氣象人才梯隊結構和領域分布;要完善人才使用機制,堅持“四個面向”,破除部門内外人才使用障礙,圍繞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遠洋氣象導航服務等“卡脖子”技術攻關需要,建立跨層級、跨單位調配優秀人才工作機制,推動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要健全人才評價機制,堅決破除“四唯”現象,健全以學術道德和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充分體現氣象特色和崗位特點的人才評價體系;要強化人才激勵,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加大對氣象業務科研關鍵崗位、骨幹人才和做出突出貢獻人才的激勵力度,規範用好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獎勵政策。
以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标,打造人才高地與創新平台。建設氣象人才高地和創新平台是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國家級氣象業務科研單位要圍繞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衛星氣象、雷達氣象、氣象信息等重點領域,利用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吸引和集聚人才作用,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高地;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氣象部門要主動融入國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設規劃布局,聚焦增強集聚和培養高層次人才能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完善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建設氣象人才高地;一些氣象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建設集聚氣象人才的平台,總體形成一批在氣象系統具有引領作用、在氣象行業具有集聚效應、在國際氣象界具有比較優勢的氣象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要集中力量辦好國家級氣象科研院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平台,推進青島海洋氣象研究院、上海亞太台風中心、青藏高原氣象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打造一批能夠承載一流氣象人才的創新平台。
做大做強高層次人才,夯實基層人才支撐。要堅持突出重點,抓兩頭帶中間,補短闆強弱項,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充分發揮氣象戰略人才力量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快培養支撐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培育能挑大梁、當主角的青年科技人才。要完善氣象戰略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氣象戰略科技人才負責制,培養一批站在氣象科技發展最前沿、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和卓越科技組織領導才能的氣象戰略科技人才。要圍繞重大氣象服務保障任務、重大業務工程建設、重大科研項目攻關需求,着力集聚部門内外優秀人才,實行團隊牽頭人負責制和“軍令狀”制度,遴選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持續實施氣象科技骨幹人才海外培養項目和國際組織專業人才項目,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競争力和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堅持需求導向和以用為本,圍繞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精準引進氣象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創新團隊,在“一帶一路”氣象合作以及地球系統、氣候變化等領域探索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努力集聚全球高端氣象人才和智力資源。氣象事業的“根”在基層。積極解決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中難點問題,在基層台站實施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政策,開展“青年氣象人才下基層”活動,建立新入職高校畢業生基層實習鍛煉制度,夯實基層氣象人才隊伍。
(作者系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2022年10月10日第六版
編輯:大淼
審核:段昊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