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都有在開學前瘋狂趕作業的經曆,杭州小學生小月(化名)也是趕作業大軍中的一員。因為落下了暑假作業,小月“臨時抱佛腳”,沒想到日夜趕工,危險卻悄然而至,她的心髒病發作了。
“一天心髒早搏飚至3萬次,太吓人了!”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小月的家人一臉緊張地向心内科主任王利宏訴說。
術後,小月躺在病床上。
開學前瘋趕作業
心跳如脫缰野馬
小月今年9歲,兩個月前由于感冒總是發熱流涕。一段時間下來,感冒症狀消失了,小月卻患上了“心慌病”,經常感覺心悸難受。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她患有頻發室性早搏。雖然正常人也會出現早搏的情況,但小月的早搏24小時竟有3萬多次,占了總心跳次數的三分之一。如此頻發的早搏可能會對小月心髒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醫生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沒想到,因為趕作業、疲勞等因素,8月下旬,小月的心髒如野馬奔騰般再次“發瘋”,連藥物也難以控制。“我們分析,當她感冒時,病毒可能侵入,在心髒留下個‘疤痕’, 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一來效果不理想,二來長期的藥物治療存在很多副作用,因此建議小月接受射頻消融術來根治早搏。且早治愈也不耽誤學業。”王利宏主任說。
“雞蛋”上動手術
一場高難度的精細活
兩天前,小月被推進了心導管室。雖然王利宏主任做過非常多的室早射頻消融,但卻也有些壓力——一個人的心髒大約就是自己拳頭的大小,而一個9歲大的小女孩心髒也就比雞蛋大不了多少。想在雞蛋大小的心髒裡尋找到産生早搏的病竈,導管操作需極其精細,小小的心髒又很嬌嫩,手術中發生心髒穿孔的可能性也比成人大得多;再者,孩子的心髒還在發育階段,心髒裡的傳導電路往往位置淺表且嬌嫩,稍微不慎的操作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手術開始,王利宏主任操作導管在小小的心髒裡移動,尋找病竈,終于找到了病竈所在,經幾分鐘的“射擊”(放電消融),早搏被成功消除。又經半小時觀察,心電監護上一個早搏都沒再出現,意味着手術圓滿成功。
“能上學喽!” 今天上午,小月出院了,終于可以回到校園去了。
王利宏主任手術中
生活習慣很重要
身體嚴重透支的年輕人心髒易“發瘋”
王利宏主任介紹,早搏是過早搏動的簡稱,是一種提早的異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處性和室性四種,其中以室性最常見。早搏可發生于正常人,但心髒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髒病患者更易發生,像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變、心肌病、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髒病、二尖瓣脫垂等。有些藥物如洋地黃等也會引起早搏。
此外,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等,都是早搏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現代都市人多有這類不同程度的習慣,而被透支的虛弱機體,一旦遇到病毒侵襲,如病毒性感冒等,就會加速病程發展乃至摧垮身體。
“頻發的早搏可緻乏力、頭暈等,原有心髒病者可因此誘發或加重心絞痛或心力衰竭。正常人和無器質性心髒病患者的各類早搏,一般不需特殊治療。有症狀者宜解除顧慮,注意休息,學會自我放松,戒煙酒。大多數人都能通過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來減少早搏的發生。”
王利宏主任在對早搏、房顫等患者做了近2000例手術後發現,這些人之中年輕人大約占七成,其中不乏把醫生的話當耳邊風,從輕症拖到危險境地,最終需要射頻消融手術來解決的病人。
“研究發現,即使原先沒有基礎心髒病,如果24小時早搏次數長期超過1萬次,就會導緻心髒增大,心功能減退,這些病人還是需要積極治療,尤其是合并基礎心髒病的患者,有可能演變為緻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王利宏主任表示,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如右室流出道(指心髒三尖瓣口到肺動脈這一段),在一線藥物治療無效時,需考慮射頻消融治療。
(原題為:《開學前趕作業 9歲女孩心髒"發瘋"一天早搏3萬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