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的五行?《二十四孝》解讀之九:仲由百裡負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十四孝中的五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孝中的五行
《二十四孝》解讀之九:仲由百裡負米
趙大泰 涼州賢孝博覽館
解讀《二十四孝》的第九篇,是仲由百裡負米,講述的是仲由不遠百裡,背米給父母親吃的故事。
原文為: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為親負米百裡之外。親殁,南遊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歎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仲由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學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經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裡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着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
百裡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裡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着鵝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腳被凍僵了,抱着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便停下來,放在嘴邊呵口氣,然後繼續趕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隻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裡,甯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刮風就更不在話下。
如此的艱辛,持之以恒,實在是極其不容易。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對他很是禮遇。俸祿非常優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随,過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感歎,哀傷父母早早過世。他是多麼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過這樣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負米往返百裡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仲由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緻思》)
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随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孔子稱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
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蒉聩(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弑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蒉聩(快愧)。蒉聩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仲由一生追随孔子,保護孔子,積極捍衛或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學說,對儒家的貢獻、對後代的影響也是很大,為子至孝,善政為民,誠實守信,忠義仁勇,聞過則喜,聞善則行,見義必為,見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間潤澤華夏,位列十哲,世稱先賢。
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子淵、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的合稱。《論語·先進》載,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師從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子路性伉直,表現在言語上就是從不摻假欺瞞,對此孔子評價說:“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意謂子路答應今天兌現的事情,決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對子路忠心不二、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斷言:“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隻有仲由吧!” 當窮途末路、逸往海外時,随從自己的隻有子路一人。
子路事親極孝,剛猛勇敢,性格爽朗,樂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過,很尊敬師長,也常常直言進谏孔子。子路後在衛國的蒉聩(快愧)之亂殉難,孔子聞其死,傷心流淚,死前不吃肉醬。
對于子路殉難的記載為: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蒉聩(快愧)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衛立辄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蒉聩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與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蒉聩弗聽。於是子路欲燔(凡,焚)台,蒉聩懼,乃下石乞、壺黡(演,黑痣)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