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杜鵑鳥是一種成功的鳥類。如果說一個人很像杜鵑鳥的話,那麼這個人必定幹什麼都順風順水,不勞而獲,一個偶然的行為都會被人們稱贊。
杜鵑鳥在農民口中是一種益鳥,它專吃害蟲,許多鳥類不敢吃的害蟲如松毛蟲,毒蛾,它都毫不畏懼。其實這些在杜鵑鳥的眼中不過是一頓美餐罷了,吃害蟲是它為了維持生命必須的行為,它也沒想到,怎麼好好的吃頓飯就變成英雄了?此外,杜鵑鳥的叫聲“布谷,布谷”讓人們誤以為是布谷鳥提醒人們布谷,從而有了望帝化為布谷鳥的美談。
這種幸運的鳥類似乎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人們贊揚它的根據,莫名其妙的就成為了鳥生赢家。
- 杜鵑鳥的“卑鄙”
而太過順風順水總會招到“嫉妒”,随着人們知識的增長,人們認識到,大多數的杜鵑鳥是不會扶養自己的孩子的,它們産卵在其它的鳥類巢穴裡,甚至把其它鳥類的卵和幼鳥推出巢穴,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其它鳥媽媽的寵愛。
這在人們的眼中可不得了了,原來以前人們如此中意的鳥類是這樣的無恥,從此杜鵑鳥的口碑變得一落千丈,人人都覺得它卑鄙,它無恥。而對杜鵑鳥而言,它隻不過做了和吃害蟲,啼叫一樣刻在它的基因裡的事情,它并不知道為什麼吃害蟲會得到人們的贊揚而繁殖卻遭到人們的惡語相向。
鸠占鵲巢,猛獸捕食,這在大自然看來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而在人們口中卻有了善惡美醜。不知道是人類理解的錯誤,還是大自然太過無情。
也許是杜鵑鳥的行為太過卑鄙,也許隻是它基因的表達,導緻了杜鵑鳥的行為孤僻,它向來獨來獨往,孤芳自賞,隻有在交配的時候享受短暫的相處。
回顧杜鵑鳥的一生,它得到人們的青睐,被人們列為保護動物,同時又因為它特殊的繁殖方式被人們唾棄。
它不廢一草一木就把它的孩子丢在其它鳥類的巢穴中,從此享受不勞而獲,也換得了和孩子生生世世不得相見,杜鵑鳥的一生是風光的,是孤獨的。
杜鵑鳥的口中是紅色的,在它張嘴啼叫的時候清晰可見,難道是它日夜啼叫,口中的鮮血染紅了皇後花園裡的杜鵑花?如此孤芳自賞的鳥類,卻深知浪漫之道,難道它真的是望帝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