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關注我
每天學一點社交禮儀
開始新的工作生活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卧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裡的“禮”包含了禮制的精神原則與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儀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系密切。
今天分享下日常生活中的禮儀:
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态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緻謝、祝賀、道歉及托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坐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室内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緻意。
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觞”。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嘗”。
拜賀慶吊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于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行拜賀禮時,不僅态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曆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幹階段,圍繞着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并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社會稱為冠笄之禮。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緻賀。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親戚朋友都來吊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挽聯、挽幛或禮品、禮金。拜賀慶吊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精華的,也有糟粕的。對此,我們應該以客觀的态度,理性的思考去解讀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我們要摒棄不好的,繼承發揚好的一面,思考着怎麼将它們化為你的優勢所在。正如“曆史是不能忘懷的,忘記曆史意味着背叛”,我們傳統的禮儀文化不能丢,丢了就沒了根,樹就不能茂盛地茁壯地生長了,因此始終記住:華夏民族積澱了幾千年的底蘊不能丢。讓我們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讓我們始終保持自己的特色。
社交禮儀顧問 Wechat:shejiaoliyi微博:雙子座蜜語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是想了解什麼禮儀
請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