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隐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并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内在的學習動機。
我們的主題環境創設即是基于此種理念,強調圍繞主題活動内容,設計與之相吻合的主題牆或活動情境,布置活動區角;強調環境的“中介和橋梁”作用,要能物化目标、物化内容。環境創設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一項重要内容,教師在實施中,要鼓勵幼兒和家長參與環境的創設,充分體現環境的教育性、互動性、參與性、過程性和藝術性,以實現環境與課程、教學、幼兒以及家長之間的多元互動,實現“環境”與幼兒、教師、家長的不斷“對話”。
1. 主題牆
(1) 活動室牆面
結合主題一創設“了不起的我”主牆:師幼共同讨論,設置“我的成長變化”“我的本領大”“我是小幫手”和“漂亮的我”四個版塊。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收集相關照片或自繪圖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
● ▼ ●
“美好的一天”:利用玄關櫃立面設置一日活動流程圖,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幫助幼兒直觀地了解一日生活環節,增強自主性。
“紅花榜”:每人一張表格,幼兒通過自我勞動、為班級服務等方式獲得印章,集滿20個印章即可兌換一個小禮物,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常規。
(2) 走廊牆面
“小小值日生”:分為“我們都應該做的”、“值日生應該做的”和“值日生安排表”版塊。前期内容留白,引導幼兒自主讨論要做的事情,後以自繪圖片的形式呈現,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
“氣象站”:利用白闆紙設置氣象站,每天由值日生根據當日天氣畫出相應的天氣示意圖,并及時對日期、姓名、溫度進行記錄,可反複擦拭使用。
● ▼ ●
“家院聯系欄”:分為周計劃、保育保健和育兒寶典三個版塊,幫助家長了解育兒知識和本周活動安排,加強家園間的聯系和溝通,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 ▼ ●
“我成長我進步”:教師和幼兒共同商讨,自主提出成長進步的四個方面,自制自評卡并懸挂,進行自評。依據自評卡每周互評投票選出三名幼兒評為每周之星,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中學習正确評價自己。
(3) 盥洗室牆面
在廁紙處張貼大便、小便用紙量的提示線,提示幼兒按需定量取紙,幫助幼兒養成節約不浪費的良好習慣。
廁所牆面張貼尿液對比圖和沖水提示,幫助幼兒通過分辨尿液顔色,判斷自己是否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同時,張貼沖水提示,利于幼兒養成便後沖水的良好衛生習慣。
在鏡面張貼洗手步驟圖,幫助幼兒學會正确洗手和自我服務。
(4) 寝室牆面
牆面粘貼“就寝順序圖”“我會疊被子”等步驟圖,幫助幼兒掌握正确的就寝順序和疊被子方法,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設置“翻花繩”和“書袋”:利用寝室欄杆懸挂書袋和花繩,供先起床的幼兒選擇,既避免消極等待,又幫助幼兒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欄杆旁邊的牆面上貼有翻花繩的步驟圖,供幼兒自主觀察學習。
2. 活動區
“進區卡”:用白闆設置區域計劃,投放黏貼幼兒學号的磁鐵和區域标識,供幼兒将區域牌貼到自主選擇的區域内。每個區域用點表示人數限制,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1) 語言區
分為閱讀、聽說區和圖書制作區,區域設置在相對安靜且光線充足的地方,幼兒集體讨論和繪制區域規則,體現幼兒的自主性。
在閱讀處擺放小沙發、書架和書櫃,将圖畫書以平鋪的形式呈現,并貼上相應的标簽,便于幼兒取閱與整理。
● ▼ ●
書皮破了怎麼辦:利用櫃立面粘貼圖書修補步驟,投放圖書修補工具,供幼兒學習自己修補圖書。
● ▼ ●
我是小作家:前期留白,供幼兒懸挂自制圖書。
我會講故事:以圖畫的形式直觀地說明講故事的四要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圖書内容,并大膽嘗試講述自編故事。
我的成長檔案:基于主題投放“我的成長檔案”插頁文件夾,放置幼兒小、中、大的作品和各類記錄表,供幼兒自主翻閱并進行講述,促進幼兒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發展。
(2) 科學區
分為觀察探索、動手實驗、認知學習三個版塊,幼兒集體讨論和繪制區域規則。
在桌子的透明桌墊下鋪有迷宮圖案,便于幼兒遊戲。
動手實驗處:基于主題提供不同層級的實驗材料,供幼兒探究操作,并提供記錄卡,便于幼兒進行簡單的記錄。
“自制彈簧玩具”:提供扭扭棒、彩泥、紙筒和動物圖片,讓幼兒動手操作,學習自制彈簧玩具,感受學習新本領的樂趣。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不同寬度的紙張,進一步探索紙張的寬度和彈簧跳的遠近之間的關系,并作簡單記錄。
● ▼ ●
“誰能吸起碎紙片”:提供碎紙片、筆、螺絲釘、吸管等物品,讓幼兒探索哪些物品通過摩擦能産生靜電,初步形成對靜電的認識。同時為能力強的幼兒設置“奇妙的靜電”遊戲,提供食鹽、胡椒粉、鐵勺、紙盤,讓幼兒通過鐵勺與頭發的摩擦,分離混合的食鹽與胡椒粉,感受靜電分離在生活中的妙用。
“讓物體滾動起來”:提供主題相關的紙筒、鐵夾、積塑、彩筆,讓幼兒探索可以滾動和不可滾動的物品;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卡紙、彩泥等材料,通過卷、折、捏等方式使不可滾動的材料滾動起來,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自制軌道:提供PVC接頭和塑料管,供幼兒進行組裝,探索珠子的滾動與管道造型、長短等之間的關系。
觀察探索處:投放好玩的天平、滾動的小球、各類迷宮供幼兒遊戲,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認知學習處:基于主題投放“分豆豆”、“找鄰居”、“我的身體”等材料,設置數學櫃和有趣的撲克牌專區,供幼兒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想一想,排一排”:投放“小樹長大了”、“小雞破殼”、“保護牙齒——齲齒的成因”、“學當家——比比錢币的大小”等材料,通過排列小樹長大、小雞破殼、齲齒形成、錢币大小的圖片,幫助幼兒在操作中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了解數量大小的關系。
結合班本課程創設棋藝角,投放五子棋、四子棋、圍棋、軍旗、鬥獸棋等各種棋類,桌墊下面鋪有各種各樣的棋盤,幫助幼兒鞏固對棋的認識。
牆面張貼五子棋、跳棋和中國象棋的玩法規則,供幼兒觀察學習。
精彩瞬間:前期留白,後期将張貼幼兒博弈的精彩瞬間。
植物角:創設觀賞、觀察、養殖三個版塊,幼兒集體讨論和繪制區域規則。
觀賞處放置幼兒自帶或自種的植物,貼上植物名稱,并在牆面張貼植物的圖片,幫助幼兒觀察和認識不同的植物。
觀察處設置“各種各樣的豆子”和“神奇的土壤”兩個版塊,前期留白,引導幼兒通過教學活動的學習,收集土壤、觀察、了解土壤。在了解土壤的基礎上将豆子種下,進行植物發芽和生長過程的觀察與記錄,激發幼兒的觀察探究積極性。
養殖處設在活動室玄關處,以養殖金魚為主,由值日生負責填寫喂食記錄表,幼兒可以用多種形式記錄“我和小魚”的故事,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