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終極版本,是對“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補充和完善,下面就與大家簡單談一下這最後的核心觀點。
這裡“緻”是達到的意思,“良知”是之前講到的内心最根本的真理,聖人之所以為聖,就是因為他們在方方面面都達到了内心本源的至善,我們大部分人雖然窮其一生都到不了這個境界,但是可以向着這個方向去努力。中國傳統文化中與哲學思想相關的内容對于普通人來說比較遙遠,但是心學講求大道至簡,特别是其核心三要素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具體總結性論述将在下一篇中分享。回到“緻良知”,那麼究竟要怎麼做呢?
一、補充“心即理”。想要緻良知,那得先知道良知在哪裡,心學講良知當然就在我們心中,這個東西如何去感知到呢?之前已經講過了“去人欲”,要去掉過度的欲望和情緒,然後自然而然就能領會到道理了,所以“去人欲”就是“緻良知”對于“心即理”的補充。
二、完善“知行合一”。道理知道以後,關鍵就是要去付諸行動,這一點就有很多人都做不到了,說來慚愧,筆者也會有範“懶癌”的時候,但是正在努力改正。那麼在這一點上緻良知要如何完善?舉個例子,比如鍛煉身體,人人都知道其重要性,也都知道要堅持下來(1年以上)才有成效,但是能做到的人就沒多少了,如果真能數年如一日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那就是“知行合一”。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多數人所知道的鍛煉身體的方式無非那麼幾種,但是對于運動頻率、季節調整、飲食補充是不清楚的,而不科學地運動将會對身體造成損傷。那如何解決呢?大家應該都能想到找正規教練或者到網上查閱,現在有很多APP也是不錯的,換言之就是通過學習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有效科學。所以“緻良知”對于“知行合一”的完善在于“學習”。
心理學中雖然提到過“學習”,但是更多的是各種學習模型,注重理論但實用性并不強,王陽明也隻是講過要腳踏實地地學習。至于學習的方法,紛繁複雜,個人認為隻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如何去找,目前也确實給不出很好的建議,多嘗試、多歸納吧!
“緻良知”這個事情說實在的,能在某一點做到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畢竟這是心學的最高境界,大家知道有這回事就可以了,個人目前對此的理解就是在“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礎上加入“去人欲”和“學習”。筆者之前對心學的理解會經常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但是這個“緻良知”确實還未找到與之對應的較科學的理論,歡迎朋友們補充指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