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滴滴出事以後,近來聽到滴滴的新聞大多數都是對滴滴不利的消息,例如滴滴取消順風車功能啦、滴滴2019年預計裁員2000人左右、滴滴6年來沒有實現盈利、滴滴7月被上海開出550萬元罰單後又“吃”罰單、滴滴或被下架APP……這麼多的負面消息難為滴滴還能堅持到現在了。
當然為了擺脫安全問題的旋渦滴滴公司也做了不少努力,除了先後出台各種規範和各種準則外,還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努力完成整改。但從最近的數據來看滴滴似乎沒有很好的完成任務。滴滴平台上似乎還存在着大量的非法網約車,且長期存在。
現在,8月15日據騰訊新聞報道,滴滴出行又對外公示了《滴滴網約車文明乘車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公衆征求意見與建議,率先呼籲網約車行業的文明出行。進一步加強對乘客出行安全環境的保障。
此外,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指導意見》,滴滴平台未來還将公示司機評價乘客機制,完善信用體系。
然而,這些機制指南真的就能讓乘客的出行安全得到保障嗎?也許連合法網約車司機的權益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吧。
2019年初,滴滴司機曾經發起了一個130萬人參與的投票:坐網約車要不要實名?得到的答案是77%的人支持這個提案。然而這個提案在具體執行起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和實名配套的人臉識别并不是強制執行,因此不排除有不法分子利用假身份進行“假實名”。畢竟滴滴公司的乘客實名數據并沒有和公安部同步起來,無法第一時間識别出假身份的乘客。
這樣就一來,假如所有的措施都有漏洞可以規避,那麼實際上這些措施都隻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還是需要一個核心的技術來鎖定車輛、司機和乘客,甚至是鎖定行車線路、時長,以及車内視頻等信息。
可以看出,滴滴出行的安全問題實際上是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身份管理、車輛管理、信息存儲等領域,它需要信息保持真實可靠,需要信息及時同步。這樣的技術有嗎?
有,區塊鍊。
僅僅使用傳統的互聯網技術和數據存儲核驗方案,顯然無法完成以上的需求。滴滴的運維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那麼接入區塊鍊技術又如何能解決以上問題呢?
我們把問題拆分開來,首先是車輛管理問題。
當前的網約車使用的車輛定位用的是司機的注冊信息。但相信不少朋友在打滴滴的時候發現,司機開來的并不是軟件上顯示的車輛,所以這實際上是非法運營的狀态。
當然用戶可以拒絕搭乘并反手舉報,但這樣一來影響出行體驗不說,還耽誤出行時間。因此應該在車輛出行前就對它進行鎖定,并和司機匹配,這樣才能保證第一步的出行環境。
在車輛鎖定方面,車管所可以在車輛裡設置電子信息部件,并将保存在區塊鍊裡的車輛信息寫入硬件裡。由于區塊鍊上保存的信息有唯一的識别編碼,因此不可僞造。
司機在開車前可用手機和電子信息硬件通信,完成雙向确認,然後再開始接客運營。如平台發現司機并沒有和車輛确認綁定則不予以派單。用戶也不會接觸到非法運營的車輛。
其次是身份管理。
民政部門可采用區塊鍊技術保存公民的身份信息,将指紋等信息一并保存入區塊鍊裡,真正為每一個公民發放唯一的電子身份識别号碼。用戶隻能用這個号碼注冊出行軟件。
并且在網約車時,軟件自動向司機顯示乘客的身份證相貌,向乘客出示司機的身份證相貌。如雙方發現司機或乘客不是本人,則有權拒絕出行。
如雙方确認無誤,則将出行線路、出行時間、消費信息、車内視頻等都保存在區塊鍊上,作為存檔留證。國家法院是承認保存在區塊鍊上的數據是能夠作為證據使用的。
這樣一來,所有的信息都圍繞區塊鍊的安全存儲得到了根本保障。一旦出了問題,立即就可以通過查詢區塊鍊記錄進行舉證,立即可以追究到責任人。如此一來,就給了那些不法分子足夠大的威懾力。不法分子無法使用假身份,它知道自己無法擺脫執法機關的鎖定,自然要承擔違法所帶來的後果。
但如果在這樣的基礎上還是遇到那些故意違法的人,這就不是制度和平台所能夠解決的了。這需要當事人有足夠的自保能力,能在危難之間保護好自己。
當安全問題得到解決或有望解決,總歸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新技術還會為社會帶來更多的便利,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