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魚的身體裡,有一種很像氣球的器官,名叫“魚鳔(biào)”。魚鳔裡面充滿了空氣,可以給魚一定的浮力,而且還可以保持平衡。魚在水中靜止不動的時候,不會沉到水底去。同時,魚鳔具有很好的彈性,當魚潛入水底的時候,水壓增大,魚鳔起到緩沖作用,水壓就不會将魚的身體壓壞了。
鯉魚等魚類,它們的魚鳔有一根管子和消化道相連,如果想為魚鳔補充氣體,就浮到水面上換氣。如果想排出魚鳔裡多餘的氣體,就直接從嘴裡吐出去,所以,我們就能夠看到魚吐泡泡了。
還有一些魚類,比如我們常見的黃魚、帶魚,它們的魚鳔是封閉的,通過一種特殊的腺體和毛細血管與動脈和靜脈血管相連,因此稱之為“閉鳔”。它們則不會吐泡泡。還有像鲨魚這樣特殊的,它們體内沒有魚鳔,因此不能在水中靜止。這些魚類要一刻不停地遊動,否則就會沉到水底去。
在非洲有一種名為肺魚的魚類,這種魚除了可以用魚鰓呼吸外,還能用魚鳔呼吸。對于大部分魚類來說,呼吸依靠的都是魚鰓。在水中就可以完成呼吸,這就要求水中要有足夠的含氧量。當你看到金魚吐泡泡的時候,就說明水中含氧量不足,要到水面來呼吸氧氣。
在很多水産養殖中,每天都要測幾次溶氧。對池塘和許多水槽養殖系統,溶氧水平不會變化很快,池塘一般每天檢測2~3次。對于較高密度養殖系統,增氧泵故障發生可能不到1h就會造成魚蝦等大面積死亡。這些密度高的養殖系統要求有足夠多的裝備(溶氧檢測儀)或每小時多次自動測量溶氧。同時水樣的pH要高于11。
溶氧測試
固定式氧氣探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