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說“人不可貌相”,就算是曾經頂着好男人光環的男明星,也一個接一個被爆出軌。哎,人心太複雜,還是文字的世界比較單純。但即使是單純的文字世界,也有遇到生僻字的時候。
不過竟然有一些生僻字,雖然罕見,卻長了一張好認的臉!更難能可貴的是表裡如一!基本不需要查字典你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就像下面這些↓↓↓
/ “不大”所以很瘦小/
“奀”字絕對是良心生僻字中的典型例子,由“不大”二字組成,即指人瘦小衰弱,《桂海虞衡志·雜志》中,便有記載“奀,人瘦弱也。”它還是個多音字,當它讀作dí時,則是形容物件小。
/站在姚明身邊的撒貝甯就顯得很“奀”/
在粵語中“奀”的發音為ngan,意思沒變,常被用作人名。所以,如果你認識一位廣東人名字中有這個字,在見面之前就可以大膽猜測這位朋友體型應該“不大”啦!
/四道杠就是四,大道至簡!/
“亖”這個字,很像是剛學會寫“一二三”的小孩子,因為沒有學過“四”而在“三”上添了一橫強行用來當“四”用,但你别不信,它确實是個正經的漢字,而且發音和意思也真的跟“四”完全一樣!
《秦锺銘》中有一句“匍及亖方”。這裡的“亖方”跟今天所說的“四方”完全就是一個意思。所以,如果你小時候曾因為把“四”寫成“亖”而被語文老師批評過,那就趕緊拿着這篇文章幫老師漲漲知識吧!
/你隻比“奸”多一“女”/
我們都知道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很多貶義詞也跟女性有關。但古人對于女性的偏見還是超出了文字君的想象,因為還有這個字的存在——“姧”。
“姧”的讀音和意思都與“奸”沒有差别。那造出這個字的古人是覺得一個“女”字不足以表現出“奸”的程度嗎?總之,“姧”字作為複雜版的“奸”,意思雖然好懂,但實在是讓文字君有些細思極恐呢!
/能文能武還有錢,這大概是最美好的漢字了/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給小孩起一個含義美好的名字可能想得腦仁都疼了,這裡我就給大家提名一個字——“赟”。這個字作為人名時也可以讀作yūn。
乍一看去,這字能文能武,還有錢墊底(貝殼在古代曾被作為錢币使用),更重要的是,它還不是虛有其表,表示的就是“美好”的意思。這可比什麼國民老公、國民爸爸都讓人羨慕多了好嗎?!
/“天”空“明”亮,當然是個晴朗的好天氣/
老實說,“奣”這個字,為什麼明明是一個詞,偏偏要擠在一起假裝一個字,想想都替它們難受呐!“奣”這個字基本意思就是指天空晴朗無雲。
遼代的《龍龛手鏡》将“奣”字解釋為:“烏猛反,六合清朗也。”“六合”指的就是天地和東、南、西、北四方,也可以泛指天下。但這不重要,反正“奣”就是“天晴朗”的意思,簡直再好懂不過了!
/像新海誠的動畫一樣“奣”/
/我們都要提防的“三隻手”/
看到“掱”這個字時,機智的文字君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這指的大概就是傳說中有第三隻手的扒手了。
事實還真是這樣,“掱”目前可考的出處為《清稗類鈔·盜賊類》中“滬人呼翦绺賊曰掱手,猶言扒手也。”所以,“三隻手”的“掱”就是小偷、扒手的意思。
/長這麼多舌頭,一看就特别能說!/
每個人隻有一條舌頭,如果長了三條舌頭,那一定話特别多吧!所以,在古代,“舙”跟“話”字基本也是可以通用的。
不過大概因為字形的原因,“舙”比“話”又多了一個意思,《六書精薀》中的記載:“謀谮人也。不象其往來營營,象其反複,故重三舌,明意二三其言也。”這就是說,“舙”這個象形字說的就是那些愛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人。
/“舙”既視感/
其實跟“舙”類似用重複三遍來強調原字義的字,在古代還不真少,例如用三個“言”形容說話快的“譶[tà]”、用三個“馬”來形容衆馬奔騰的樣子的“骉[biāo]”,還有用三個“雷”來形容雷聲隆隆的“靐[bìng]”等等。原來古人早早就掌握了“重要的字要說三遍”這條真理呢!
/一個“口”不能解決?那就四個/
“舙”是重要的字說三遍,而“嘂”更加簡單粗暴,一個“口”不能形容的叫聲,那就四個!保證能起到原字的四倍效果。這麼看來,古人造字時也真是挺懶的嘛!“嘂”的字音和字義都跟“叫”一樣,也算是“叫”的異體字。
“嘂”還是古書上說的一種樂器, 類似于如今的“大埙”。不用聽都知道,吹出來的聲音一定特别大聲。因為這個字天賦異禀,所以不少靠聲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都喜歡以此為名,例如打更人巡夜時敲的竹梆就叫做“竹嘂”。
/打更人必備神器“竹嘂”/
/水下還是水上,意思大不同/
水下有人!除非那人是“美人魚”,不然十有八九是溺水啦!不出所料,“氼”本身就是作為溺水的“溺”的異體字存在的。隻不過“氼”是形容溺水的形态——在水下,而“溺”則表明溺水的狀态——沉在“水”中,越來越“弱”。
/全智賢在這部劇裡應該可以稱為“氼”/
如果人掉進水裡沒有溺水淹死,說明了人家水性好,浮起來了,就是“水上有人”的“氽”!所以,“氽”這個字指的就是漂浮的意思,例如“木頭在水上氽”就是木頭浮在水上的意思。還能表示“用油炸”這種食物在熱油裡漂浮翻滾跳躍的煮法。
/一看就知誰戲弄誰/
“嬲”字在粵語中是生氣的意思,類似于普通話的“惱”。兩個男孩欺負一個女孩,所以,這個“嬲”就有糾纏、攪擾或者戲弄之意,像黃遵憲《山歌》題記中所寫的“汝能為歌,吾輩即去,不複嬲”,“不複嬲”指的就是不再糾纏。
“嫐”這個字基本意思和“嬲”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嫐”字還多了一層嬌媚、柔弱、妖娆的意思,果然這兩個字看字形就能看出是誰在戲弄誰!
/買賣關系很清楚/
其實生僻字裡還有另一對有名的好基友“籴”和“粜”。現在我們買東西喜歡稱為“入手”,“入米”就是“買米”的意思啦!引申為“買入”之意。而它的好基友“粜”,跟它剛好相反,指的是“賣米”的意思,我們如今也會把抛售某物叫做“出手”。
《商君書·墾令》有記載:“使商無得籴,農無得粜。” 意思就是商鞅寶寶推行的政策使得商人無法買入米,農民也無法賣出米。真是太水深火熱了,看來還是要派馬雲穿越過去解救一下才行啊!
話說回來,漢字的外形和含義能保持高度一緻性,還是得歸功于象形文字這種偉大的創造。那麼,你是否也想到了哪個長得不拐彎抹角的良心漢字?快分享給小漢吧!
關注國際漢考圈,獲得更多崗位信息,行業熱點,考試相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