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正在傾情歌唱的中老年人。新華社記者 朱悅 攝
新華社哈爾濱8月4日電(記者楊思琪、朱悅、王鶴)夏日的松花江畔,涼風習習,業餘中老年合唱團在百年老街的舞台上演唱,“音樂之城”哈爾濱市湧動着藝術的氣息。
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一把把樂器記錄着黑土地上悠久的音樂曆史。千百年來,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赫哲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創造了豐富的民間歌舞藝術。中東鐵路通車後,西洋音樂進入哈爾濱,為這裡賦予了獨特的音樂基因。
20世紀初,大批歐洲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移居哈爾濱,很多中國頂尖古典音樂家曾在哈爾濱接受訓練。“傳統與西洋碰撞,現代與古典交彙,哈爾濱是一個藝術集散地。”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館長苗笛說。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内景。新華社記者 朱悅 攝
作為中國時間最長、屆次最多的音樂盛會——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如今已舉辦35屆。2010年6月,哈爾濱被聯合國授予“音樂之都”稱号。
“哈爾濱有着中西交融的音樂底蘊,我們希望發揚這個傳統,并把它推向更高的層次。”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沙曉冬說,近年來,哈爾濱市堅持專業與業餘相結合、高雅藝術與群衆文化相結合、文化活動與經貿旅遊相結合,讓音樂文明惠及城市建設。
哈爾濱大劇院夜景。新華社記者 朱悅 攝
2016年3月,哈爾濱大劇院開放。這座城市新地标線條流暢,如同銀色綢帶飄揚于藍天碧水之間,又像兩座潔白雪山在江邊屹立,與周圍濕地融為一體。這裡曾在一年的時間裡,舉辦演出近200場。
2016年3月,哈爾濱音樂學院在松花江北岸落座,緻力于音樂人才培養、研究教學和國際交流。“我們引進了高質量的教學設備,建造了一流的音樂廳,還經常組織音樂會免費供市民欣賞。”哈爾濱音樂學院教授李雷說。
哈爾濱音樂廳演出現場。新華社記者 朱悅 攝
在哈爾濱音樂廳舉辦的民族音樂會上,笙、月琴、古筝、編鐘等30多種樂器交相輝映。在哈爾濱音樂公園,巴洛克風格的音樂長廊别緻典雅,演奏樂器的小天使雕塑造型各異。在中央大街,林立的西餐廳,綴滿鮮花的陽台,整潔的街角,隔幾步就有一個音樂舞台,演奏者們手持小提琴、薩克斯、手風琴等,時而在櫥窗裡,時而來到街上。
“廣大市民熱愛音樂、享受音樂,具有很好的音樂品位,他們既是音樂的演繹者,又是音樂的聆聽者。”沙曉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