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美國和日本再次提到了讓“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的事情,不得不說,日本這一國家還沉浸在百年前的美夢中不能自拔。因為在百年前,歐洲國家成立“聯合國”的時候,日本就曾經和英國、法國、蘇聯、意大利組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國”。
1920年,根據《凡爾賽條約》,歐洲國家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叫做國際聯盟的類似“聯合國”組織。這一“聯合國”組織,巅峰時期曾經擁有63個成員國。但是現在可以看到,全球再也沒有了國際聯盟的身影,僅僅隻有聯合國這一個處理全球重要事務的國際組織。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一個擁有幾個頂尖強國、數十個成員國的國際組織僅僅存在了26年,就突然徹底成為了曆史名詞?
在弄清楚這一問題前,我們需要了解國際聯盟的成立背景和使命。其實早在一戰進行時,歐洲就已經有人提出了建立國際聯盟的想法了。按照公認的說法,首先提出這一建議的是英國的外交大臣格雷。
格雷主張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隻有強化了溝通才能改善國際關系,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戰争。格雷的想法一經報道,就引起了美國總統的注意,甚至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還根據格雷的想法,提出了成立“國家聯合組織”,保證各國免于戰争的“和平原則”。
一戰後,在英國和法國的操縱下,美國總統威爾遜出面組建了“籌備委員會”,正式提出了組建國際聯盟的草案。一年後,威爾遜作為“開創者”出面宣布國際聯盟成立。
但是有意思的是,美國最終被英法兩國聯手摘了桃子。當時的美國還不是二戰後的超級大國,英法作為老牌強國基本上也不用看美國的臉色。因此,威爾遜最終隻混了個“諾貝爾和平獎”的虛名,而國際聯盟的實際權力被英法兩國牢牢把控。
國際聯盟一建立,此前在一戰中向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宣戰的國家都加入聯盟,這讓國際聯盟直接擁有了44個成員國,後來直接增加到了63個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沒有撈到實際好處的美國,一氣之下就沒有加入國際聯盟。
不過因為英法兩國推行綏靖政策,國際聯盟并沒有守住“阻止戰争”的原則。在1933年,準備發動侵略戰争的德國和日本先後退出了國際聯盟。1937年,被德國說動的意大利也宣布退出聯盟。而另外一個常任理事國蘇聯,則是因為侵略芬蘭被踢出了國際聯盟。
至此,這一國際聯盟已經名存實亡,随後就爆發了二戰。而二戰後,美國已經成為了超級大國,想要把控國際權力,又不屑于吃英法“剩飯”的美國,就提議建立聯合國。
就這樣,國際聯盟這個曾經擁有63個成員國的國際組織徹底成為了空架子。最終隻能在聯合國成立半年後的一天突然宣布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