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早搏,經常關注心髒健康科普的讀者對其并不陌生,早搏,也叫期前收縮,可以理解為心髒在正常的節律下提前跳動。早搏,常為心髒内某一部分的興奮性過高而引起,根據興奮點起源部位不同可以分為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以及交界性早搏,其中以房早和室早多見。
在臨床診療中,經常有患者拿着心電圖問醫生:
醫生,我有早搏要不要緊?需不需要吃藥?
醫生,我這次是室早,之前是房早,是不是嚴重了?
醫生,我的動态心電圖報告裡面室早這麼多次,會不會對心髒有危害?
認識房早和室早
房早,即房性期前收縮,是指起源于窦房結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心房激動。正常成人進行 24 小時心電檢測,約 60% 的人有房性期前收縮發生。少量偶發的早搏一般無明顯不适症狀,無需特殊處理,可以繼續觀察。當房早次數達成千上萬次時,就會引起明顯心悸、胸悶、頭暈不适,心髒有“停跳感”,搭脈搏有間歇停頓。
箭頭所示為房性早搏
房早的病因有很多,包括:1.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如嗜酒、吸煙、喝濃茶、大量飲用咖啡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2.心髒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等心髒疾病均可引起;3、生理性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身體過度疲勞、消化不良以及焦慮等誘因,可能會引發生理性房室早搏的情況出現;4、内分泌疾病:比較常見的和房室早搏有關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腎上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等。同時,頻發的房早可引起房性心動過速甚至心房顫動等其他更為嚴重的心律失常,常作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出現的先兆。
室早,即室性期前收縮,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過早發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極的心搏。正常情況下,心室持續規律的收縮維持了心髒最基本的泵血功能,當室早發生時就會影響心室正常收縮。一般偶發的室早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但室早頻繁出現或者持續存在時,可導緻心排量減少,從而引起有心悸、胸悶、乏力、頭昏、出汗、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影響心髒功能,甚至出現暈厥。
箭頭所示為室性早搏
室早的病因有很多,除了上述常見可能引起的早搏因素之外,室早也可見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脫垂、洋地黃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鉀等患者。
早搏的危害偶發的早搏一般症狀不明顯,對心髒影響不大,不必過于擔心,定期随訪觀察心電圖即可。如果早搏次數明顯增多,那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早就診治療。
頻發早搏危害較大,需要及時處理,無論是室早還是房早,當發生次數大于千次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視。頻發的早搏除了會使患者感覺到明顯的不适,影響生活質量之外,更加重要的是長期的心髒收縮節律異常會導緻心髒的結構發生改變,導緻心功能下降。
由于心室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出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因此頻發室早可能會影響心室結構、心髒功能,影響血流動力學,危害相較于房早更大。
雖然頻發室早危害相較于房早更大,但卻不是否定頻發房早的危害。房早次數達成千上萬次就可能是房性心動過速、房顫的先兆,同樣也會影響心房結構,嚴重威脅患者的心髒健康。因此,兩者的危害均不可小觑。
早搏的處理
偶發的早搏多由于過度勞累、壓力多大、精神緊張,或者飲用濃茶、咖啡等食物引起,一般去除上述誘因,注意休息,無需藥物處理,也無需過度反應,繼續觀察即可。
對于頻發早搏需要及時處理,包括藥物治療及微創手術介入治療。當24小時内的早搏次數不超過5000次(約為總心搏數的5%),且心悸有心悸症狀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建議指導下服用美托洛爾片等藥物改善症狀。但當24小時内超過5000次(約為總心搏的5%),甚至出現上萬次以上的早搏,不論患者自身是否有症狀,其潛在的危害都不容忽視,需要及時治療。 抗心律失常藥物可以緩解症狀,短期内減少其早搏數量,但長期藥物治療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對于該類患者我們建議進行射頻消融術。通過射頻消融微創手術能治療大部分頻發的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特别是對于單源性早搏的患者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閱讀了以上關于早搏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早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因此,無論是有心悸症狀的患者檢查心電圖發現早搏,還是體檢時無意間發現早搏,不必過于驚慌,可以來我們的心律失常門診進一步檢查評估,積極複查觀察,及時治療,避免頻發早搏所帶來的危害。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