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敏感很重的感情?總是對别人情緒太敏感,你不累嗎?| 研究:共情力太強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很敏感很重的感情?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人很敏感很重的感情
總是對别人情緒太敏感,你不累嗎?| 研究:共情力太強怎麼辦?
之前,我們在後台收到這樣一條粉絲留言:“我從小到大都特别善于察覺别人情緒的變化,不管是家人,朋友,老師還是領導,隻要他們情緒有一點點反常,我就能捕捉到。”
對于他們而言,生活中仿佛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别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異常敏銳的“雷達”。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為什麼有些人對他人的情緒如此敏感,并且受到影響呢?
你是對他人情緒極其敏感的人嗎?
我們整理發現,情緒敏感的人一般會有以下4種表現。如果你符合其中大多數,那麼你可能是一個擁有異常敏銳大腦的“高敏感人群”。
1. 你對細節敏銳度很高,并且會不受控制地對它們加以解讀
在人際交往中,你總是能夠注意到很多他人注意不到的細枝末節。比如,在向他人求助、邀約時,對方哪怕遲疑了一瞬間,也會被你捕捉到,然後你會緊接着開始在腦中對對方的遲疑作出種種解讀——Ta是不願意嗎?Ta勉強答應我的嗎?Ta是在想怎麼拒絕我嗎?
一群人在一起時,你也能夠發現他人之間微妙的氣氛或細微的互動。我一個深受他人情緒影響的朋友就曾對我說過,如果她的朋友中,或是班級裡有兩個人突然在一起了的話,那她一定是很早就看出他們之間的端倪了的。
2. 你通常能夠迅速察覺出他人情緒的變化
他人的情緒變化在你眼中就像是被放大了的一樣,你仿佛能感受到某種“情緒的磁場”。一旦周遭的人情緒有絲毫的不對,你都能夠迅速察覺到,尤其是像悲傷、憤怒、失望這樣的負面情緒。即使對方表面上無波無瀾,嘴上說着“我沒事”,你也能感覺到他們平靜表象下暗自洶湧的情緒。
3. 你在和他人相處時表現得小心翼翼,常常會不自覺地扮演一個老好人的角色
由于你對他人的情緒太過敏感,并且自己也深受這些情緒的影響,因此你總是試圖确保周圍每個人都開心。為此,你會不自覺地取悅他人,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隻是為了安撫他人的負面情緒。有時,你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是出于對他人的關心,還是因為他人的情緒對你影響太大。
4. 你常常覺得自己“共情能力過強”
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宛如那已經成為了你的情緒一樣。在觀看、閱讀影視或文學作品時,你也總是“入戲太深”,久久不能從别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脫離出來。看到他人受苦,你總想伸出援手,覺得自己得做些什麼,即使别人并沒有向你求助。
為什麼你對他人情緒這麼敏感?
ElaineAron是最早對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她的研究指出,人群中有約20%的人有着異常敏感的大腦,這些人在面對他人情緒時表現出更強的生理反應。
研究表明,影響一個人情緒共情能力(affective empathy)高低的變量中有52-57%都可以被遺傳基因解釋。在另一些研究者們發現,那些情緒共情能力格外強的人大腦相較常人有更多的灰質。
也就是說,異常敏感和過度共情可能是天生的。但是,除此之外,這種對他人情緒過于敏感的特質,更多是在成長過程中被“培育”出來的。而有兩種類型的家庭環境,與情緒敏感密不可分:
01.危險性環境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照料者的情緒是極不穩定且難以預測的。他們會将一些強烈的情緒發洩到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很大可能會演化為言語或肢體暴力。
于是,覺得自己時時刻刻處于焦慮,危險之中的孩子,會被迫學會對他人的情緒保持高度的敏感,因為情緒的變化在他們看來是一個危險信号。
在這種環境下習得的“過強的共情能力”是一種保護機制。他們必須第一時間覺察到他人情緒細微的變化,從而在第一時間做好應對的準備——這樣他們才有更大的概率減少受到的傷害。
因為,别人的痛苦讓他們本能地感到危險。他們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是一種消除自己不安和恐懼的方法——看到他人開心,平靜時,他們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02.批評性環境
顧名思義,在這種環境中,照料者對孩子往往過于嚴厲,苛刻,并以極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标準要求他們。孩子會因為做錯了事或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而受到批評和懲罰,卻很少在表現出色時得到應有的鼓勵和贊許。
臨床心理學家Greg Hajcak Proudfit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以批評為主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造成十分深遠的影響。這一方面使得孩子逐漸認為自己正如他們評價中的那樣一無是處。另一方面,他們會把别人的情緒解讀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Ta好像生氣了,是不是因為我剛才太蠢了?”,“Ta看起來心情不好,是不是因為覺得我這個人太無趣了?”
長大後,他們會變得對他人的情緒格外敏感,并把那些情緒都當作是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而為了讓他人對自己滿意,他們會去盡力平穩那些情緒。
危險性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認為别人的情緒和自己的安危緊密相關,因此他們需要看到周遭人平靜、快樂,來确保自己的安全。而批評性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則将他人的負面情緒視作一種對自己的評價,他們害怕受到負面的評價,想要維持自己的形象。
因此,即使目的有所不同,深受這兩種環境影響的孩子都認為别人的情緒和自己一定有關,認為自己需要對别人的情緒負責,認為自己有責任平穩他人的情緒。
如果你發現上述的情況和你自己很像,或者對他人情緒的過度敏感也已經對你造成了困擾,那麼,你可能需要正确的共情。
什麼是正确的共情,又該怎麼做呢?
共情(empathy),也叫換位思考,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能力,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有趣的是,大多數對他人情緒敏感又反應強烈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因為太能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能力過強。但事實上,真正的共情和上述的兩種對他人情緒敏感的情況之間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别:共情是為了理解、體諒和緩和他人的苦難,而并非是出于無意識的自我保護。
那麼,正确的共情應該怎樣做呢?
1. 明确自己的情緒來自哪裡
首先,你需要覺察自己被他人的情緒影響究竟是由于感同身受,在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還是僅僅隻是被對方那種強烈的情緒感染了。
有一個确認的方法是,在你看到他人心情低落,而自己也似乎因此變得低落時,問一問自己:我的低落是因為我體會到了他身在其中的痛苦;還是我隻是看到他低落,覺得這種‘身邊的人情緒不好’的感覺讓我很緊張、焦灼,因此想讓Ta恢複平靜?如此一來,你能夠區分自己是在共情對方,還是更多出于對自己的保護。
2. “這真的與我相關嗎?”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是出于害怕自己因此受到傷害,或是擔心那是對自己的評價,那麼,你需要明白以及去證實,他人的情緒可能與你無關。為此,你可以試着留心并記錄下周圍人情緒激動的時刻,克制住自己不去做出反應,比如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取悅他人。
接着,你需要做的就是觀察對方的情緒是否是指向你的,是否真的預示了接下來Ta會對你造成傷害。不僅如此,你甚至還可以在對方情緒平靜下來以後直接向對方确認你的猜想和預設。
3. 說服自己:我沒有承擔他人情緒的責任
你需要明白的是,你用不着、也不能夠為他人的情緒負責。不管是多麼親密的親人,伴侶還是朋友,你們也始終是獨立于彼此的個體。因此,你在對他人的痛苦悲傷感同身受的同時,也要清晰地意識到:這是Ta的情緒,也是Ta的人生,我可以去站在Ta的角度上理解Ta現在的感受,但我不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除了情緒上的邊界,行為上的邊界也尤為重要。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你不能代替他人痛苦,更無法拯救别人。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和他人之間健康的邊界。有能力關懷,也有能力保持自我的平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