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為鼓勵更多的人無償獻血,宣傳和促進全球血液安全規劃的實施,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獻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将2004年6月14日定為第一個世界獻血日。之所以選中這一天,是因為6月14日是發現ABO血型系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卡爾·蘭德斯坦納的生日。
一、無償獻血的定義和意義
1998年10月1日之前,我國實行的是有償獻血和義務獻血制度,10月1日之後才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無償獻血是指公民出于自願、無償提供自身的血液、血漿或其它血液成分而不收取任何報酬的行為。無償獻血奉獻愛心挽救生命,保證了血液質量和安全,弘揚了社會新風尚。
二、血液基礎知識
血液由55%-60%的血漿和40%-45%的血細胞組成。血漿可以輸送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以及各種營養物到身體的每一部分,作用是治療燒傷、肝病和凝血紊亂的病人。其中90%以上是水分,因此獻完血護士也會提醒多補充水分。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其中紅細胞是攜帶氧氣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并将二氧化碳帶回肺部。主要作用是輸給貧血的病人。白細胞是人體的“安全衛士”,起到殺死入侵人體内的病毒和細菌的作用,抵禦炎症,參與體内免疫發生過程,主要治療受嚴重細菌感染的病人。血小闆起到止血、凝血的作用。臨床主要用于血小闆減少以及有凝血障礙的病人。
與輸血緊密相關的就是血型。人體的血型到目前為止已發現了20多個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是最先發現也是最常用的,根據人類紅細胞上所含的抗原物質不同,可分為A﹑B﹑O﹑AB四種血型。Rh血型系統與輸血關系也很大,我國Rh陰型血的人約占3‰-4‰,因其稀少,所以我們有時也稱之為“熊貓血”。
三、獻血安全嗎?
關于獻血,大部分人比較擔心和猶豫的就是獻血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這種顧慮來自一個比較著名的“艾滋病”村——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因為1998年以前都是有償獻血,獻血者為了得到報酬會選擇隐瞞病史并頻繁獻血,而為了節約成本,當地采血機構也會反複利用針頭,這才造成了艾滋病的傳播,但是1998年之後我國開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所以像我們正規血站,血袋和針頭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後也都會統一規範處理,絕對不會因為獻血而傳播疾病。
而且一個成年人全部的血量約占其體重的7%-8%,100斤的人大概有4000毫升的血量。獻血一次為200-400毫升,不到全部血量的5-10%,隻有當出血量達到20%以上才會引起休克,因此适量獻血是不會影響健康。
其次,人體是有一個血液應急庫的,比如肝、脾等器官,約有20%的血液存于這些器官的。遇有少量失血時,這些儲存的血液,會迅速補充血容量,在短時間内恢複正常。
而且我們人體内的紅細胞每120天就會衰老死亡,同時也有相應數量的紅細胞新生,獻血不但會刺激造血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新生血細胞,甚至可能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所以科學适量獻血是無損健康的 。
四、獻血的基本要求
我國《獻血法》規定, 18到55周歲經檢查身體合格者都可以參加獻血。如果這期間獻過兩次以上,且既往無獻血反應的年齡還可以延長至60周歲。體重男性≧100斤,女性≧90斤;血壓收縮壓介于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介于60-90毫米汞柱;脈搏在每分鐘60-100次(有些運動員或者經常保持運動的人心肺功能比較好,這個标準也可以降到50-100次);體溫正常;發育正常,營養中等以上;皮膚無黃染,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淺表淋巴結無明顯腫大;五官無嚴重疾病,鞏膜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四肢無嚴重殘疾,關節無紅腫及功能障礙;胸部、心肺正常;腹部正常,無腫塊,無壓痛,肝脾不腫大。
五、獻血前中後注意事項
獻血前要保證充足睡眠,不能空腹獻血,但要飲食清淡,不能吃過于油膩的東西,比如雞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的食物以及油炸食品。一周内無感冒發燒腹瀉,女性應該要避開生理期以及其前後三天。
獻血的時候要保持放松,一般按1分鐘100ml算,4—5分鐘都是可以獻好的,如果太緊張的話,血管會收縮,血液流出會變慢。獻完之後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壓15分鐘,針眼處的敷貼保留4個小時。
獻血後我們不要劇烈運動和進行高空、高溫作業,獻血的手不要提過重的東西,多喝水多休息,是不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的。
六、獻血周期
七、為什麼獻血無償而用血要收費?
血站是不以營利為目的,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公益性組織。公民臨床用血隻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儲存、分離、檢驗、運輸的費用,包括之前說的一次性血袋、針頭等耗材,也就是說收取的血費僅僅是成本費用,而針對血液本身我們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