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一份全是“0”的成績單
3月8日16時,武漢市全民健身中心廣場人聲鼎沸,一改往日冷清的景象。此前,它叫江岸方艙醫院(下稱“江岸方艙”)。此刻,它在緊張運行28天後宣布:休艙!這是“武漢保衛戰”值得銘記的時刻。而同樣值得銘記的,還有一個英雄群體──天津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天津第一批方艙醫療隊,下稱“天津五隊”)。他們在這所“戰地醫院”,創下了“患者零死亡、零複陽,醫療零差錯、零投訴,全員零感染”的成績。在很多領域,“零”是被忽略的數字。而醫學專家們卻鐘情于“零”。面對兇險異常的新冠病毒,天津五隊醫護人員從進病區那天起,就在追求“零”的實現。“零”,是他們奮力攀登的最高峰。
3月8日,天津五隊最後一班紅區值班醫護人員在“休艙”後合影。
戰鬥堡壘 激發力量
2月10日,天津五隊抵達武漢第二天,國家疫情防控指揮部一紙命令,将他們派往建設中的江岸方艙。轉天早晨,天津五隊臨時黨委書記、領隊牛遠傑帶人直奔江岸方艙實地探查,這裡規劃床位1000張。艙外,臨時倉庫、工房和醫患通道在搭建,先期抵達的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車輛、帳篷已擺開;艙内,工人們在固定隔闆、安裝電線,分隔辦公區,臨戰氣氛迎面撲來。早前,指揮部已下令:12日必須開艙接收病人。牛遠傑暗想,這回遇上“硬骨頭”了。身為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院長,他從未見過醫院沒建好就要收治病人。但這事沒得商量,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是命令,必須服從。
2月9日,天津五隊從天津機場出征。
回到駐地,牛遠傑趕緊召開臨時黨委擴大會,将18個支部書記及醫療專家組、護理組、感控組、後勤保障組、宣傳組等負責人叫到一起,研究進艙步驟。天津五隊有303名隊員,其中,100名醫生、200名護士,是天津派出的人數最多的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來自全市52家醫療機構,再加上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臨時黨委統轄350多人。黨委會決定:首先派資深專家和護士,共産黨員先上。牛遠傑擲地有聲:“這時候,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要充分發揮。這是戰場,我們都是戰士,咱天津醫療隊決不能掉鍊子!”
2月12日8時30分,首批進艙的醫護人員到達江岸方艙。天津五隊臨時黨委副書記、天津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豔冬主持入艙前宣誓:我是新時代的白衣天使,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我是人民的健康衛士,保護生命,救死扶傷;我是新時代的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不畏艱險,同舟共濟。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排除萬難,忠于職守,堅決打赢疫情阻擊戰!
天津五隊臨時黨委副書記、天津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豔冬(右起二)深入紅區檢查工作。
誓言铮铮,熱血沸騰。誓詞由59歲的王豔冬連夜撰寫,領誓時,她淚流滿面。望着眼前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隊員,她既敬佩又擔心。她特地與首批進艙女隊員挨個擁抱,擊拳鼓勁:好樣的,加油!王豔冬回憶:“當時感覺自己在嫁閨女。”
“天津”二字貼心貼背
天津五隊黨委将全隊編為8個護理組、13個醫療組。每天4個班次,依次輪流進艙。2月12日上午第一班次,由主任醫師王兵、護士長邊穎、感控組負責人張文娟及趙明峰、洪靓、殷娟、李佩璇等30位醫護人員打頭陣,打響了天津五隊“武漢保衛戰”的第一槍。
隊員們在防護服前後貼上“天津醫生”“天津護士”的大字,以标明身份。下午,第一批患者共80人進艙,天津五隊接管79人。這些患者都是頭一次見識什麼叫方艙,看見床連床的陣勢,有人喊:“這是個麼鬼醫院?”有人勸:“您莫煩躁,這總比在家沒藥吃強。”醫護人員們意識到,這些人被耽誤太久,有怨氣也有擔憂,得讓他們撒氣。
醫護人員熱情迎上去,把患者帶到各自床前,随即篩查,測體溫,量血壓,提取核酸,發藥物。對行動不便的患者,他們把熱水端到床前,服侍梳洗、入睡。患者們見到這樣熱情的服務,心裡漸漸平和下來。
這一天,天津五隊四個班次接收了130名患者。治愈者秦女士說:“頭一天,醫護人員就客氣得不得了,叫我想哭,原先的恐懼感一夜跑光了。”“第二天,又來了幾十個病友,很多人都是光杆子(意即沒帶任何東西)進來的。醫生和護士把自己吃的喝的用的送給大家,我們哪裡好意思收,他們就硬塞。”治愈者浦先生說:“‘天津’這兩個字,真是貼心貼背的親熱。等我能出門了,頭一件事就去看他們,給他們鞠躬作揖。”
“零”的奧秘在細節裡
天津五隊303人,近半數來自二級醫院和街鎮衛生院,這支隊伍是怎麼實現那麼多“零”目标的呢?牛遠傑說:“嚴格紀律、嚴格制度,按科學搭配專業力量編組,這是基本經驗。”
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對實現“零感染”非常關鍵。據感控組負責人張文娟介紹,進“紅區”的操作,大家都聽指揮,基本沒問題。最操心的是駐地日常管理,比如外出散步,隊裡嚴格劃定範圍,發現誰出圈,要警告。進出宿舍時怎麼換鞋,上電梯時怎麼按鍵,吃飯時應該先洗手還是先摘口罩,生活垃圾怎樣分類,與陌生人講話為什麼要相隔1米開外……“零感染”的奧秘都在這些日常細節裡。
天津五隊護理部主任米穎(左)用寫字闆向新冠肺炎患者、55歲的聾啞人吳女士了解病情。
患者“零死亡”,是對方艙醫院提出的硬要求。天津五隊收治700多病例,“零死亡”是怎麼實現的?牛遠傑說:“整個江岸方艙都是零死亡。要說經驗,我們首先在醫護力量上進行了科學配置,全隊一盤棋,不分你我他。讓救人第一、協作第一的硬核硬起來。”全隊分兩個分隊,一中心和二附院各帶一個分隊,把二級醫院和街鎮醫院來的隊員配置到分隊,13個醫療組,每個組由主任醫師任組長;8個護理組,每個組由主任、副主任護師任組長。這樣,既帶教,又把關,遇到特殊病例,經驗豐富的專家和護師坐鎮帶班,确保及時處置。在治療和護理上,對基礎病同步施治,很多病人出院時不僅轉陰,原來的老病也好轉了。
牛遠傑同時兼任江岸方艙黨委委員、醫療主管副院長。他把天津五隊的做法推廣到各醫療隊,取得良好效果。方艙醫院隻治輕症,沒ICU,但江岸方艙仍預留了16張重症床位,由天津五隊負責。“這些病床隻是救急時用,凡是重症,都按要求及時轉往定點醫院。比如需透析的、有過肝移植的等,都要轉走。”至3月8日休艙,江岸方艙轉出重症患者100多例,其中天津五隊轉出57例。牛遠傑說:“把意外想周全才不會出意外,這是保證‘零死亡’的前提。”
江岸方艙出院病例至今“零複陽”,國家衛健委給予高度肯定。江岸方艙醫療專家組成員、天津市一中心醫院主任醫師王兵和趙明鋒認為,提高核酸檢測質量,嚴格出院标準,是保證“零複陽”的關鍵。天津五隊成立核酸檢測組,負責進出院病例的核酸樣本提取。這個做法,被很多醫院借鑒。
醫護“零差錯”,主要靠嚴格落實“三查八對”制度,強化責任心。天津五隊護理部主任米穎說,有的病人入院時沒有原始病曆,我們給每個病人制作手環,作為臨時“身份證”,後來在全艙推廣。1000多個病人,依手環對号,比叫名字更直接,重名重姓的不會弄混。
江岸方艙醫院院長、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淩瑞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江岸方艙有6支醫療隊,天津來的兩支都獲國家表彰,當之無愧。作為同行,我對他們表現出的專業精神、嚴明紀律、嚴謹作風、高尚醫德深表敬佩。請替我們感謝天津同行,感謝天津人民!”
“融合”是另一種治愈
方艙醫院開建時,有人曾質疑它是不是“病人集中營”?很多患者最初也心懷忐忑和恐懼。但是很快,他們的心就被醫護人員的愛溫暖了。
江岸方艙率先建起“患者黨支部”,率先成立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于是,廣場舞跳起來,八段錦打起來,歌聲唱出來,小品相聲也登場……醫患微信群更成為大家刷屏的最愛。天津五隊的創舉迅速帶動全艙,醫患之間互動的視頻、圖片、文字爆紅網絡,就連外國媒體也要求采訪江岸方艙。“方艙文化”成了這場防疫戰中獨特的風景。問到“投訴”,一名患者說,“我們感謝還來不及,哪裡會有投訴!”
黨支部建在“紅區”裡。
融合,是另一種治愈。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張萬祥,在開艙第三天就建了“醫生患者聯系”微信群,回答患者提問,推送防病知識。張萬祥說:“打開心結,有助于打開症結。”休艙那天,張萬祥告訴患者們:“溝通無疆,愛也無疆。這個群,會把我們緊緊連在一起!”
3月8日下午,天津五隊慶賀江岸方艙醫院休艙。
休艙前夕,感人的故事不斷湧現。一名患者出院前用一次性筷子和折紙制作一捧玫瑰花,獻給天津醫療隊,并附信感謝:“我多想看清你們的臉頰,可是防護服和護目鏡讓我分不出你們是誰,但我知道你們為了誰。我,我們,永遠記住你們……”
休艙當天,江岸方艙醫院臨時黨委書記、武漢市江岸區區長祁琳對記者說,如果讓他拟一份頒獎詞,他一定會寫上:“天使逆行,以零為峰。津字招牌,名不虛傳!”
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楊壽清
閱讀全文
來源:天津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