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難點是什麼?對于這樣的問題,也許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回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和許多因素都有關聯。我們家這位剛上一年級,這段時間硬是把大人累慘了,剛上學什麼習慣養成呀、知識點沒搞懂呀,他最讓人頭痛的還是---造句。
如果你稍微一琢磨就會想到,其實造句、看圖說話和閱讀,這幾樣都是有非常緊密相關聯的。無論是閱讀還是看圖說話,都是抓到中心詞彙,比如主要的人物幹了一件什麼事?隻要找到了這個中心思想,一般理解就不會偏。閱讀文章在之前也用了一定篇幅進行分享。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才入學的孩子如何進行詞語造句。
詞義的理解
一、詞語的理解
我們都知道詞語一般是由兩個字或四個字組成。要想造好句、造正确句子,首先得理解詞語的意思。而漢字一個字就有可能有多個 意思,那到底哪一個解釋才是正确的呢?
這是有幾種方法供參考:
1.通過查字典,從理解單個字的意思開始。
一個詞語由多個漢字組成,通過查詢字典了解單個漢字意思從而把多個單個意思合起來組成整個詞語意思。
2.通過理解上下文内容,來理解該詞語意思。
通過詞不離句的原則,我們可以通過對上下文内容的理解對該詞語進行猜測。
3.找出相關近義詞或反義詞的方式來理解。
我們可以通過背景知識對陌生的詞語進行轉換,轉換成熟悉的便于理解的語詞。
4.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所以要結合實際生活中情況進行理解。尋找到合理、合适的解釋。
二、詞性
造句,其實就是表達能力的基礎,也是背景知識的積累。在剛開始上一年級的孩子時,要求不必像高年級同學那樣,句子構成要完全搞明白。對于他們來說隻需要說出關鍵性的詞彙組成的一句話即可。
上面我們了解到詞語的意思後,我們要知道詞語是什麼詞,即名詞還是動詞或者形容詞(其它詞性不做重點)。即:
誰 幹什麼 一件事(一個對象)
主語(名詞/代詞) 動詞 動詞的對象(賓語)
主語:可以是人、一件物品或一個動物(大部份是有生命的)
動詞:幹了什麼,聽、說、讀、拿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賓語:幹什麼的對象(也可以是描述的一件事)
在這裡我們重點是通過自身(也就是人)的動作來進行動詞的尋找和配對物品(幹什麼的對象)。
例如:
一個物品:書。如何用動詞來配對呢?
用眼睛的動詞有:
看——看書;
用嘴的動詞有:
讀——讀書;閱讀——閱讀書;說——說書;
用手的動詞有:
拿——拿書;抱——抱着書;捧——捧着書;翻——翻書;
用耳朵的動詞有:
聽——聽小紅讀書;
一個物品:樹。如何用動詞來配對呢?
用眼睛的動詞有:
看見——看見一棵樹;
用手的動詞有:
抱——抱着一棵樹;爬——爬上一棵樹;砍——砍一棵樹;摸——摸一棵樹;
用腳的動詞有:
踢——踢一棵樹;
當然:主語的誰變成是沒生命的時候,完全的句子是。
書掉了下來;(我看見書掉了下來)
樹倒了;(我看見樹倒了)
衣服破了;(我看見衣服破了)
按上面這種方式進行訓練,在陪孩子時、在散步時,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進行描述。隻需每天十多分鐘訓練。漸漸孩子就對表達有個基礎的思路。
二、句子的構成
一般我們在學習構成句子時,主要的是由
什麼時間 誰 在什麼地方 幹什麼事情
其中核心要素是:
誰 幹什麼事情/ 誰 幹什麼 對象
主語 謂語 主語 謂 賓語
主語:描述事件的對象(包括有生命或無生命的)
謂語:說明是什麼,怎麼樣
賓語:動作、行為的對象
定語:表示事物性質、狀态、數量(修飾名詞)
補語:謂語動詞補充說明
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狀态、方式(修飾動詞、形容詞)
一句完整的句子結構:
定語(修飾主語) 主語 狀語 謂語 補語 定語(修飾賓語) 賓語
把字句:
主語 把 賓語 動詞
我 把 書 看完。
我 把 筆 給你。
被字句:
主語 被 賓語 動詞
飯 被 他 吃完了。
衣服 被 小明 剪破了。
連動詞:
2個或2個以上動詞共同陳述一個主語
誰 動詞 動詞
主語 謂語
他 出去 吃飯去了。
他 上街 買東西了。
兼語句:
一個動賓短語 一個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通常用(叫,派,請,教,命令,選舉,要)
主語 兼語句(謂語)
老師 派 他 去幫助其他同學去了。
小夥子 讓 座位 給他坐。
三、平時的積累
句子不會造,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孩子平時所積累的背景知識太少了導制的。所以我們需要做的:
平時閱讀上。養成正确的閱讀習慣。要學會分析作者一句話的表達方式。
口語練習。在閱讀中最好是用嘴讀出來。多讀,多訓練讓這些字詞句變成熟悉,産生了記憶力。
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用生活中實際相關的例子進行,不要隻憑自己想法進行亂編。
詞彙量運用。要進行儲備(同義詞和反義詞)通過對象和動詞的擴寬聯想思維方式進行。
同樣我們可以自己制作小卡片分别是
對象(主語和賓語)
動詞
形容詞
然後通過卡片方式讓孩子進行訓練。
造句練習是需要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需要我們記憶、多閱讀、多說、多寫、多對話和交流。隻要幫到立體式的學習其實并不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