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乎上有兩個問題,“有沒有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震撼人心?”以及“哪首詩讓你感覺特别驚豔?”兩個問題每一個的答複都超過200,排名第一的選擇卻不約而同地高度一緻: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第一句寫百尺之高的視覺,第二句寫觸手可及的觸覺,第三句寫屏息靜氣的聽覺 ,第四句寫小心翼翼的意識:星辰可摘,天人卻不可驚擾。在超轶絕塵之高處,面對浩瀚無盡的星夜和神秘未知的存在,自己保持着相當的敬畏。短短四句詩,沒有一個生僻字。用字平平無常,讀來卻是無比驚豔。
二十個字制造出如此的震撼力,唐詩中能匹敵的實在屈指可數。不用典故、不掉書袋、不炫技巧、不故作驚人之語,全詩倒像是學詩不久的兒童所作。詩中的幻想和虔敬,在成人的詩作裡委實難得一見。
雖然語文書上标注的作者是李白,但這首詩究竟出自誰的筆下,至今還是一筆糊塗賬。
2
首先,李白的詩集裡找不到這首詩,《唐詩三百首》裡也沒有。小學語文書将作者标注為李白,多半是受了漢語學者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的影響,那本書裡面介紹詩詞之時把《夜宿山寺》的署名權劃給了李白。
但在宋人的筆記裡,作者卻另有其人。跟蘇轼同時代的趙令畤記載,宋太宗時的翰林學士王禹偁少年時寫過一首《登樓詩》,全文就是危樓開始的二十字一字不差。他還說,蕲州有座峰頂寺,裡面有李白題的詩,“夜宿峰頂寺,舉手扪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說李白留下這樣一首詩在峰頂寺的,除趙之外還有像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和邵博《邵氏聞見後錄》的異口同聲。但除了峰頂寺,還有烏牙寺的版本,“夜宿烏牙寺,舉手扪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甚至還有騎牆派、南宋時的文人周紫芝,先寫一本書《竹坡詩話》說危樓高百尺這首詩是宋代的楊億所作,再寫一本書《太倉稊米集》又說是李白在襁褓中被抱上樓時應聲而作。自相矛盾之處,他也就此聽之任之。還有說這詩是宋代詩人孟觀的《登華頂峰》,“偶因華頂宿,擡手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衆說紛纭之下,博學的錢锺書出來發言了,他在《宋詩紀事補正》裡說:“此詩屬名之争,注家紛争不已,姑兩存之為妥。”也就是各執一詞之下,公婆都是有理。
3
近年來旅遊經濟勃發,各地争打名人牌,這首詩又有了新說法。比如位于綿陽的西南科技大學就登過一篇論文,說李白年少時登家鄉綿陽江油的越王樓,寫的是《上樓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長大成人之後登了峰頂寺,覺得年少之作太幼稚,就改成了“夜宿峰頂寺, 舉手扪星辰。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先不論觀點是否靠譜,詩改得是委實拙劣,一百分反而改成了三十分。“危樓高百尺”的誇張,變成了“夜宿峰頂寺”的廢話;“手可摘星辰”的大氣豪邁,在“舉手扪星辰”這裡更是蕩然無存。今人沒有鑒賞力,李白也沒有?
真相如今可能已難知曉。也許“危樓高百尺”本就是李白所作,是後世腐儒遊覽峰頂寺之後假托前人,把自己狗尾續貂的“夜宿峰頂寺”安上一個李白所作的帽子;也許李白所作本是“舉手扪星辰”,是後世詩人妙筆生花改作“手可摘星辰”,最終才得以大功告成。隻是無論如何,如今小學語文書上的這一首《夜宿山寺》究竟出自何人手筆,已是難有定論。
然而說是李白所作,也沒多少人會懷疑。原因很簡單,能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寫出“危樓高百尺”當然在情理之中。李白詩的風格實在太突出太鮮明,以緻于即便是後人的青出于藍之作,還是會被習慣性地歸在李白名下。
現代是山寨盛行的時代,再鮮明的個性和風格也會在一夜之間被模仿。隻是風格如果足夠令人記憶深刻、足夠獨出心裁别具一格、足夠令人震驚膜拜,也就不必擔心被抄襲。因為已經足夠給大衆留下這樣的印象:如果跟他一樣的好,那是因為模仿他的;如果比他做得還好,那是因為繼承他的。
署名李白的這首《夜宿山寺》便是如此,不管作者究竟是誰,大家都願意相信:一定是李白。因為像這樣的語驚天人之作,他出品最多。
主要參考:
子冉《詩作者考辨》
李德書《李白與、考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