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毒進入夏天就自動消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還在肆虐?
首先,沒有任何證據證明SARS病毒的消失與夏天有因果關系,SARS病毒在夏天消失,可能僅僅是一種耦合關系。
那麼,
SARS病毒為什麼會消失呢?簡單一句話說,就“怪”SARS病毒傳播力太弱。
我們知道,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是傳染病傳播的三個要素。
隻要三者之中有一個被完全控制,疾病傳播都會停止。
我們還知道,病毒必須進入宿主細胞才能進行複制繁殖,傳播停止意味着病毒不能繼續感染宿主細胞,不能繼續繁殖自然就會全部死亡并最終消失。
易感者
就SARS病毒來說,由于這是一種像新冠病毒一樣從未暴露于人類的新病毒,人群對它普遍易感。
從2002年到2004年在總共1年半的時間内,SARS病毒在全球僅感染8000多人,其中10%死亡。
相對于全球約75億的總人口來說,8000多人意味着1年半的流行絲毫沒有減少世界範圍内SARS病毒的易感者。
顯而易見,SARS病毒的消失不是因為易感者的消失。
病原體
已知,跟新冠病毒一樣,SARS病毒也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表現出與新冠病毒很多相似的生物學特征。
比如,同樣是通過呼吸道傳播造成呼吸道感染;感染都是通過病毒的刺突蛋白與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結合進入細胞而實現的;同樣可以同樣可以導緻呼吸道感染,包括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征。
在1年半的流行期間,沒有證據顯示SARS病毒的生物學特征發生明顯改變。
這也就意味着,SARS病毒的突然消失也不是因為這種病毒突然間“良心發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自行“遁入空門”的。
這樣,SARS病毒的消失幾乎隻能歸咎于傳播途徑方面的原因。
傳播途徑
已知,SARS病毒的傳播途徑跟新冠病毒一樣,也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直接或間接傳播,即所謂密切接觸傳播。
在1年半的流行期間,沒有證據顯示SARS病毒的傳播途徑有任何改變。
但是,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相比于新冠病毒,SARS病毒的傳播能力卻存在重大“缺陷”。
SARS病毒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高緻病力,幾乎所有感染都涉及下呼吸道,并導緻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征。
而且,幾乎所有感染者感染後都會表現出諸如發燒,咳嗽,肌肉疼痛的典型或嚴重症狀。
另一個特征是,SARS病毒感染後在潛伏期内幾乎不會向體外排毒,也就是不具有傳染性。
所有這幾個特征決定,SARS病毒感染者非常容易憑借症狀表現識别,因而容易獲得及時的診斷和隔離,從而阻斷了感染者像易感者的傳播。
加之,發病之前的潛伏期内沒有傳染性,而一旦發病就會出現嚴重症狀從而大大限制了感染者在人群中的活動,也就降低了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
因此,盡管SARS病毒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疫情初期造成了相當規模的流行。
但是,當人們認識到這種疫情,并采取了針對感染者的檢測和隔離,這些手段幾乎可以輕而易舉地完全阻斷感染者與易感者的接觸,從而完全切斷了其傳播途徑。
這才是SARS病毒僅造成8000多人感染,并迅速被控制并徹底消失的真正原因;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跟夏天有任何直接關系。
與SARS病毒類似的是發生在中東地區的MERS病毒疫情,這種病毒比SARS病毒更“惡毒”,幾乎所有感染者都發生嚴重呼吸窘迫綜合征,病死率達到了令人作嘔的35%。
然而,也正因此,這種病毒感染更容易被識别,感染者更容易被隔離,幾乎所有的傳染都發生在醫院内。
結果,MERS疫情很容易被控制,雖然流行數年,在全球總共才造成2000多人感染。
新冠疫情為什麼難以控制,不會消失?雖然,新冠病毒在易感者、病原體、和傳播途徑方面與SARS病毒具有極大相似性。
但是,其之所以難以控制并不會消失的原因與SARS病毒很快被控制而消失幾乎“如出一轍”,隻不過是反其道而行之:
新冠病毒以感染鼻腔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在潛伏期内就可以向外排毒而具有與發病期幾乎一樣的傳染性;
新冠病毒感染存在大量無症狀感染者和難以識别的輕症患者,而這些可以在人群中正常活動的人一樣具有傳染性,因此,可以造成隐性傳播。
綜合分析發現,新冠感染者中約45%的人為無症狀感染者。即使有症狀的,大多數也僅有不典型或輕微表現。隻有部分新冠感染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引發肺炎,少數發生嚴重呼吸道窘迫綜合征。
目前,科學界已經達成共識,大量存在的無症狀感染者和不容易被識别的輕症患者造成的隐形傳播是新冠病毒疫情難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鑒于全球範圍内幾乎所有人對新冠病毒易感;除非像我國這樣采取全民大隔離,否則,傳播途徑不會被阻斷。
這樣,除非易感者被消滅——無論是通過自然感染,還是有效疫苗的普遍接種,讓大多數人獲得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即形成所謂群體免疫,否則,疫情難以被控制。
不斷的感染意味着制造更多傳染源和病毒,因此這種病毒很難消失。
SARS病毒之所以會消失的一點補充SARS病毒之所有會消失,可能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它可能沒有中間宿主。
已知,SARS和新冠病都可能是人畜共患疾病,即病毒在動物體内獲得感染人的能力而從動物傳給人,并“具有”或“獲得”人傳染人的能力。
也就是說,病毒從動物跳到人類造成感染是第一步;人傳人能力是造成人間流行的更為關鍵的步驟。
人傳人的能力可以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這種能力是在動物體内獲得的,傳染給的病毒本身就具有這種能力,可以直接造成人際間流行;
另一種是,病毒進入人體後進一步進化出人傳染人的能力。
艾滋病毒就是這樣的典型。人類最初被感染的僅是一種艾滋病毒的前體病毒,進入人體後才進化成現在的艾滋病毒病獲得人傳人的能力。
這樣,SARS病毒如果是前一種情況,那麼,其中間宿主體内仍存在這種病毒,如果人跟這種動物接觸,就還會被感染。
中東地區的MERS疫情就是這種情況。已知單駝峰是其明确的中間宿主,每年仍會發生從動物到人的傳播而發生零星病例。
雖然,目前認為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但是,并沒有從果子狸體内分離培養出SARS病毒,僅分離出了相似度超過99%的病毒。
盡管對果子狸進行了嚴格控制,但也難以完全阻斷人與果子狸的接觸。
如果果子狸體内攜帶SARS病毒,就不可避免造成從動物到人的感染。
SARS病毒之所以消失,很大可能這種病毒原本就沒有真正的中間宿主,而是在人體内進化而來,人類是其唯一的宿主。
隻有這樣,它在人間的傳播被阻斷才會真正消失。
至于新冠病毒,目前尚沒有找到其起源和中間宿主。這意味着,存在于自然界的某種動物體内攜帶有新冠病毒,随時可能通過與人類的接觸而引發新的疫情。
北京新發地疫情像當初的武漢疫情一樣爆發在圍濕市場區域,就一度引發了從動物到人的傳播造成的新疫情的猜測和恐慌。
有鑒于此,這也是關系到新冠病毒會不會消失的一個不确定因素。
夏日高溫或可抑制疫情傳播,但并不會讓疫情消失
疾病傳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氣溫等在内的環境因素。
我們知道,人體核心溫度接近37℃,病毒卻可以在其中大肆繁殖。
夏日的高氣溫幾乎極少會37℃,這就可以說明氣候溫度并不會殺死病毒,隻可能部分影響其保持感染性的能力,尤其是需要曆經體外傳播過程的疾病。
像艾滋病,乙肝等不經過體外過程的疾病,氣溫就沒有直接影響。
因此,不管是SAERS,還是新冠病毒都不可能在進入夏天後自動消失;高氣溫可能影響傳播的體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對傳播起到抑制作用。
像流感就是這種典型例子。
盡管在溫帶地區流感呈現明顯的冬季流行特征;在圍赤道的熱帶地區,流感卻可以常年發生,充分體現了環境高溫對疾病傳播的影響。
盡管新冠病毒的傳播也表現出受季節氣候影響的特征。
但,由于大流行造成的大量感染者,以及由此帶來的大量病毒的不斷繁殖,而全球範圍内幾乎所有人仍是其易感者,加之其隐性傳播的難易阻斷性,決定新冠疫情或者會受季節的影響,但夏日高溫不會讓病毒自己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