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環境和營商環境逐漸優化,吸引了越來越多外鄉青年人來到梅州創業就業。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
在許多人眼中,梅州是一座富含文化底蘊的城市,千年客家文化讓這座城市獨具魅力。但同時,梅州也是一些人眼中的“老城”,缺乏新興城市的活力。
近年來,随着城市環境的提升,交通區位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外來青年湧入梅州,為這座“老城”建設添磚加瓦,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
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最活躍、最中堅的力量。在五四青年節即将來臨之際,南方日報記者走進這些在異鄉拼搏并願意永久定居的青年才俊,講述“新客家人”與“世界客都”相識、相交、“相戀”的故事。“梅州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裡有潛力無限的‘金礦’,等待我們挖掘。”受訪青年們說。
●南方日報記者 張柳青
挖掘潛力
“公平、有序的環境給創業者底氣”
“你怎麼看待一座城市的潛力?”
還未等記者發問,梅州市百城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潔豐先向記者抛出了一個問題。同時他自問自答道:“我認為越是待開發且秉承開放态度的城市,越有潛力。地大物博、人力資源豐厚、文化内涵豐富的梅州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85後汕頭人謝潔豐有着“潮汕人”敢想敢拼的精神。2013年,廣東百城人才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準備開發梅州市場,這個重擔落在了年輕的謝潔豐身上。
“我知道這是一次創業的機會,帶領團隊開啟新的市場規劃,很有挑戰。但我當時有點猶豫,梅州這座城市真的有好的發展前景嗎?”帶着這個問題,謝潔豐與團隊在梅州進行前期市場考察。
這座幹淨、文明的城市給謝潔豐團隊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梅州人整體素質很高,且人力資源豐富,對于我們招聘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富礦。”
謝潔豐說,一個公平、穩定、安全有保障的社會環境是企業極需的發展土壤,而梅州不僅能提供土壤,還不斷施予養分。“梅州公平、有序的環境給創業者底氣。在這裡創業安全感很足,不必過分擔心‘人禍’帶來的麻煩,人們文明有禮,熱情好客。”謝潔豐認為,梅州市委、市政府對企業發展支持力度高,且持有很高的開放态度,“在這裡,施展空間很足。”
紮根梅州8年,謝潔豐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雖然汕頭與梅州不過100多公裡的距離,但謝潔豐還是決定把家人都帶過來定居,“我還有很多的計劃等待在這裡實施。”
縣縣通高速、進入“高鐵時代”……從事人力資源行業的謝潔豐發現,随着梅州交通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梅州創業就業,也有越來越多外出謀生的梅州人回流家鄉發展。“我們後台數據顯示,選擇來梅工作和回流梅州的年輕人逐年增多。”
黃素娜也是這一批批來梅工作的外地人之一。她跟随着梅州鄉賢企業廣東一一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115科技”)總部搬遷回梅的機遇,來到了這座山城。
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黃素娜,已是115科技的品牌總監。出生于海邊城市福建漳州的她,曾在北京、上海、廣州、東莞等城市都工作過,2018年來到梅州後,她決定把這座山區城市作為“第二故鄉”。
“2018年底,公司董事長賴霖楓帶了我們十幾個管理層人員從東莞松山湖來梅州,原本說周末兩天帶大家過來梅州看看辦公場地,周日就回去,沒想到那次一來就紮根了。”她說,是梅州的熱情、溫度、文化底蘊吸引了115科技回到家鄉發展,也吸引了諸如她一般的諸多公司内外地人留下來。
兩年前,115科技搬遷回梅州創造了多個“梅州速度”,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佳話。“當時梅州市将115科技搬遷回梅作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推進,這些片段構成了我對梅州的初印象,作為一名跟着企業回來梅州的外鄉人,被用心地善待。”
黃素娜說,雖去過許多城市,但被梅州的“溫度”所打動。“梅州是座有潛力的城市,當越來越多人被它的文化吸引過來,也會體會到它的好,從而留下來發展。”
貢獻智慧
“深切感受到梅州對人才的重視和關愛”
齊岩是廣東科倫藥業有限公司藥物研發部部長,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的他來自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于2018年通過梅州急需緊缺人才引進,來到三千裡之外的梅州,從事藥物研發工作。
“當時,全國各地有許多企業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我對位于廣東的梅州比較感興趣,所以選擇了這座城市。”齊岩說,雖然梅州發展相對滞後,但人才政策展現出了這座城市求賢若渴的積極心态。“梅州的人才政策十分吸引人,不僅給予我5年、每年4萬元生活補貼,服務滿5年後給予20萬元購房補貼的政策,還幫助我解決了孩子的讀書問題。”
通過幾年的建設發展,科倫藥業所在的廣梅産業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逐步優化,向優秀人才和創新創業項目抛出了更具吸引力的橄榄枝。“現在在園區附近就設有高鐵站,有免費的共享電動車,也有直通梅州城區的大巴,生活、工作都十分方便。”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科倫藥業曾在國内抗疫物資十分緊缺時,僅花10天便完成了84消毒液項目從立項到研發成功,到車間現場改造,獲得緊急上市的資質,這背後便少不了齊岩等研發人員貢獻的智慧力量。
随着産業轉型升級,梅州對不同領域、背景與學曆層次的人才需求日益凸顯。如今,不管是科技創新企業,還是在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領域,越來越多外來青年來到梅州,貢獻自己的智慧力量。
在嘉應學院醫學院臨床本科的專業課上,蔡舉瑜讓一名學生作為“患者”躺在長桌上,按壓其腹部,教導學生們如何檢查患者的腹腔情況,圍在一旁的學生認真聽講,不時做着筆記。
“梅州是文化之鄉,很重視教育,選擇來梅州工作,看中的是梅州教育事業的發展氛圍,也看中的是梅州對人才的重視。”蔡舉瑜是汕尾人,在汕頭大學醫學院攻讀完博士學位後,通過梅州市急需緊缺人才引進來到梅州工作。
兩年前,剛剛拿到博士學位的蔡舉瑜,在網上尋覓工作機會,偶然之下了解到梅州推出的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優厚的待遇吸引了他的目光,随後他與招聘方聯系,受到了熱情對待。“當時有好幾個心儀的選擇,而梅州特别迅速及時地與我聯系,并安排好了工作事宜,我從應聘到進入學校工作,再到發放承諾的補助,都十分順暢,感受到了梅州對人才的重視。”
吸引蔡舉瑜留下來的不僅是人才引進政策,更因為這裡的人文環境。在采訪的過程中,青年們幾乎用了同一句話表達留在梅州工作的原因,他們說這裡“工作氛圍特别好”。淳樸、好客的梅州人給了這些“客人”家的感覺,讓他們能全身心投入到幹事創業中。
說到對梅州未來的期待,蔡舉瑜說,希望梅州重振教育輝煌。“教育是城市的競争力,不僅為城市發展培養人才,也是吸引及留住人才的基礎。”他也希望為梅州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我在傳教知識,同時也在身體力行地告訴身邊人,梅州是個有幹事創業氛圍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來看看,了解它、擁抱它。”
蔡舉瑜認為人才是有集聚效應的,當越來越多高層次人才引進梅州,會形成思維、思想的碰撞,從而帶動人才集聚。“它的魅力應當給更多人知道。我相信,梅州未來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安居樂業
“這是一座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實現夢想的城市”
4月初,90後青年陳蘭在梅縣區程江中心小學附近開了一家繪畫培訓機構。剛營業大半個月就招了7位學生,每天下午放學後,學生們湧入培訓班,圍在陳蘭身邊學習繪畫技能。
陳蘭是湖北人,2013年跟随着祖籍陝西西安的丈夫王毓博來到陌生的南方小城梅州謀生。彼時,兩個人對梅州一無所知,僅僅是因為想來廣東工作,且王毓博獲得了梅縣電視台記者的職位。“當時我還應聘了一家在廣州的影視公司,考慮到梅縣電視台給的待遇較好,且工作相對比較穩定,所以選擇來梅州。”
剛來梅州時,這對年輕的夫妻已喜歡上了這裡宜居的環境。“相比北方,這裡冬天很溫暖,氣候濕潤,生活十分舒适。”第二年他們就在梅縣區購買了房子定居。“有時候父母朋友冬天會來這裡避寒,他們都很喜歡梅州,覺得這裡是座美麗的城市。”
開始幾年,夫妻倆過着拮據的生活,陳蘭舍棄了自身繪畫的技能和愛好,為了謀生做起水果生意。王毓博每天淩晨4點去批發市場購買水果,而後還要到電視台工作。妻子要照顧2歲的孩子,同時看店賣水果。
憑着勤勞的雙手,夫妻倆的收入越來越高,陳蘭也開始拾起從前的專業和愛好,她在一家培訓機構工作幾年後,決定自己開一家小的培訓班,開啟創業新生活。“在其他城市,開一家培訓機構沒那麼容易,在梅州成本要低很多,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培訓班。”
來梅州8年,王毓博夫妻看着梅州的變化,生活也越過越好。
“以前梅縣人民廣場附近很荒涼,人煙稀少,現在店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熱鬧。”
“以前梅州的農村比較髒亂,人也很少,現在去到農村我們都是去休閑旅遊的,鄉村振興、美麗庭院讓農村變得越來越美,我們北方在這方面差距就有點大了。”
“以前回家鄉要到廣州轉高鐵,路上就要一天時間,現在有直達的飛機,隻需要4小時就可以到西安了。”
……
說起這些年來的變化,夫妻倆像打開了話匣子。他們說,在梅州幸福指數很高。“其實這裡的創業機會有很多,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是一座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實現夢想的城市。”
雖然才來梅州2年多,但是黃素娜也在梅州購買了房子定居。“在這裡生活幸福感、安全感都很強。”黃素娜認為,縱使梅州與許多發達城市還有較大的差距,但它在越來越好的路上。“因為工作原因,經常與梅州各級各部門的人員接觸,感受到梅州人的務實、敢擔當,對企業真幫實扶,梅州整體營商環境還是非常優越的,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願意來梅州發展。”
在新房裝修時,黃素娜特地把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心安之處即吾鄉”)這句話定制在廚房的地墊上,表達她對梅州的喜愛。“兩年前,梅州于我還隻是地圖上一個不起眼的地名,如今它已成了我除出生地之外的第二故鄉。”
黃素娜說,希望越來越多的異鄉青年能來到梅州,不帶偏見地去了解它、擁抱它,這期間會慢慢喜歡它,成為它當中的一員,從而讓它變得更好。
青年是一座城市的希望。曾經梅州是一座人口外流大市,如今越來越好的城市環境和越來越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向更多的“新客家人”敞開大門,開放的姿态讓這座“老城”越來越年輕。
■相關
梅州市今年意向引進博士473人以上
今年1月,梅州市發布《梅州市2021年引進博(碩)士等急需緊缺人才公告》,面向社會引進1341人以上,其中博士473人以上,碩士868人。同時重磅推出梅州市加快引進博士人才“黃金八條”。據了解,至目前,已簽約博士(含報到)17人,達成初步意向博士一批;同時各地各單位碩士等急需緊缺人才招考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當中。
“黃金八條”包括給予相對優厚經濟待遇、提供博士人才安居保障、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保障、事業單位人才用編保障、事業單位人才崗位保障、暢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拓展博士人才成長空間、給予人才特殊政策支持。
其中,在薪酬補助上,該市機關企事業單位新引進博士人才,5年内每年給予6萬元生活補貼,服務滿5年後給予25萬元購房補貼。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新引進博士人才,除享受所在單位人才政策經濟待遇外,市給予15萬元薪酬補助。
梅州市委組織部人才管理科工作人員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将一名博士人才引進到該市機關企事業單位,該同志除工資福利待遇外,工作滿5年後,可領取生活補貼30萬元,購房補貼25萬元,安家費2萬元,租房補貼最多7.2萬元,配偶待業生活補貼最多10.8萬元,最高可拿到75萬元。
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急需緊缺人才累計最高也可享受到30萬元至55萬元的補貼,并且可入住人才公寓。符合條件且表現優秀、工作需要的,可擇優調任到黨政機關工作。在社會保障、戶籍、子女入學等方面,該市将提供政策咨詢和便利服務。
為做好人才引進工作,3月下旬,由梅州市委組織部牽頭,從編辦、人社、教育、衛健、科技、工信、高新區等10多個部門抽調20多名人員,組成6個引才宣傳推介組赴省教育廳、省人才服務局、南方人才市場等單位和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10多所高校對接引進博士人才工作和開展引才宣傳推介活動。5月起,計劃組團赴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外高校繼續開展引才宣傳推介活動。
同時,該市先後組織嘉應學院、市高新區、市衛健局、市人民醫院、粵東醫院等40多家企事業單位,走進廣州、江西贛州、吉林長春等地參加6場人才現場招聘會,共收取博碩士人才簡曆800多份,初步達成意向100多人。
“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将繼續不遺餘力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歡迎各行各業的青年擁抱梅州,加入梅州,建設梅州!”梅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