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即民間習俗,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域中民衆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衆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來自于民衆,傳承于民衆,又内化于民衆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
襄陽曆史悠久,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民間習俗。“鄉隔十裡地,風俗大不同”,這裡輯錄的是襄陽城(城郊)一些民俗
出生
嬰兒呱呱落地,一個新生命來到人世間。
【報喜】出生的當天,孩子的父親到嶽父母家及近親家報喜。報喜時,是女孩,買一包馃子;是男孩買一斤紅糖。
【洗三】出生第三天,嬰兒洗澡穿衣叫“洗三”。過去,都是由外婆給孩子洗,洗三的水用艾蒿、國槐枝葉、冬瓜皮、蔥白、姜等(不盡相同),加入少量醋熬制。據說,用這種熬制的水洗澡,孩子皮膚好,能防感冒等。現在的新生兒都是在醫院降生,一般一周才出院,所以每天的洗澡都是由護士完成的。“洗三”這一習俗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了。
【送粥美】孩子出生五、八天,親戚攜帶挂面、香油炸的油條、活鯉魚、老母雞、紅糖、雞蛋、嬰兒衣物等相賀,叫“送粥美”,也稱“送祝禮”。 送粥美這一天,所有來祝賀的親朋都要吃上一碗紅糖水泡油條,紅糖水不喝完,留一口潑在月母子的房間,據說這樣做孩子有吃不完的奶水。
【滿月酒】滿月日,或滿月後靠近的一日,主人宴請親朋好友喝“滿月酒”。親朋好友要為孩子帶去禮物,或者送賀禮。
【剃胎毛】從前的小孩男女都留辮子,直到12歲才剃掉。現今孩子滿月時,也有在滿月前後選個吉祥的日子,為孩子剃胎毛。胎毛剃下後,用紅線紮住,放入專用的小盒子,保管紀念。也有用胎毛制成毛筆、制成胎毛畫保存的。也有細心的母親把孩子的胎毛用紅布包好,繡成球形戴在孩子的胳膊上,孩子會更潑實健康。
【挪窩】孩子滿月後要抱到外婆家住段時間,叫“挪窩”,為的是孩子長得潑實(健康),增強免疫力,适應多種環境,不怕生人,見世面,将來有出息。
【過百日】孩子出生滿100天,給孩子過百日,“百”字象征圓滿,寓意孩子長命百歲。這天,親朋好友給孩子送衣服、牛奶、點心等,這樣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長大後能适應社會、闖蕩世界。
【百家繩】孩子第一次到親戚、鄰居家,主人取出一縷紅線系挂在孩子脖子上,取吉祥平安、福壽綿長之意。到的地方多了,脖子上的紅線也就多了,老人們就把紅線搓成繩,挂在孩子脖子上。
【平安币】孩子第一次坐船過河,向河裡扔硬币,以祈求路神、河神保佑孩子一生平安。
鍊接:過去,婦女産後一個月内,不能随便走動,要在家靜養,故稱坐月子。坐月子期間,月母子(産婦)不能随意出門,一般不幹家務,特别不能接觸涼水,否則會落下月子病。為了使奶水充足,孩子有奶吃,家裡對月母子的飲食特别注重,喝糖水、吃油條、炖老母雞湯、燒黑魚、煮鲫魚、打雞蛋等,隻要有營養、能下奶,一應滿足。
網絡 配圖
生日
慶祝生辰俗稱“過生”,給年齡大的慶賀生日叫“做生”。
【過生】過去,小孩生日隻在周歲、12歲時才宴請親友。現今孩子少了,3歲、6歲、9歲生日,也要宴請親友,吃“臊子面”(即長壽面),長輩贈送玩具、衣物、文具、食品、禮金等。其中,慶祝周歲、12歲生日最為隆重、熱烈。
【抓周】抓周是慶賀孩子周歲中,比較重要的活動之一。在一間較寬敞的房間裡攤一塊布,或鋪兩張席子,将事先準備好的抓周物品——圖書、筆墨、算盤、錢币、糕點、直尺、剪子、大蔥、大蒜、刀槍、微縮農具、工程車、小汽車等物品呈弧形擺放在布(或席子)上,讓孩子坐在抓周物品的中間,任意去抓,以最先抓到的東西,來預測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将來發展方向和可能從事的工作。
【丢豆芽】小孩過一歲、三歲生日時,講究的外婆都會買上一個小竹籃,除了在籃子裡放上新衣服、面條等賀禮外,還會買黃豆芽,從家裡出發開始,邊走邊丢,一直丢到女兒家,到女兒家後把沒有丢完的豆芽全部放到水缸旁邊,現在都用上了自來水,就丢在水池旁邊,這也是東津特有的風俗,意為孩子從此紮根,健健康康成長。
【敬老爺】有些小孩從小好生病,大人們就許願,讓自家的家神保佑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等到孩子十二歲時還願,殺豬敬老爺,感謝老爺的保佑。敬老爺殺的豬還是有講究的,必須是黑色的牙豬(公豬),在孩子過十二歲那天早上,天不亮殺豬,殺好後的豬,還要放在堂屋(客廳)的神櫃上擱上一會,過生日的小孩跪在地上,對着神櫃磕三個頭。磕完頭後,将小孩的頭發剪一绺,放在事先買好的活鯉魚的嘴巴裡,然後把魚放到大河裡。
【剃龍頭】即剃辮子。舊時,男孩生下來是蓄發編辮的,直到12歲,才剃去辮子。舉行剃辮子儀式,多選在男孩十二歲這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因為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所以又稱“剃龍頭”。也有“二月二剃頭發,一年長尺把” 的說法,所以這天女孩們也剪頭發。
【本命年】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農曆屬相所在的年份,俗稱屬相年。在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時,系上紅帶子、穿紅背心、紅褲衩,能趨吉避兇、消災免禍。
【逢“9”年】現今歲數逢“9”時,也有辦酒席的,意在賀生日、祝好運、避災難。逢“9”年,就是歲數帶有“9”的數字,如“39歲”、“49歲”等,這叫明“9”;還有暗“9”之說,暗“9”就是與“9”相乘所得的數字,如:54(6×9=54)歲、63(7×9=63)歲等(歲數是9的倍數)。
迷信傳說,每年的除夕日和陰曆七月初一,主管陰曹地府的閻羅王傳命判官呈上生死簿查閱,并對逢九年的人進行随機點卯。凡被閻王圈名了的人,當年則難逃厄運。人們隻要闖過逢九年,便可身心通泰。因為鬼魅懼怕紅顔色,所以逢九年,要穿紅背心、紅褲衩、紮紅腰帶。
【60壽辰】舊時有“人過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所以60歲,也算大壽了;60歲又稱“花甲之年”,因為60年是一花甲。故此, 60歲生日很是隆重。晚輩們要置酒設宴慶賀,親友贈送壽聯、壽匾、壽糕、禮金。60歲生日後,每年子女們都要給父母過生。逢“10”大慶,即70歲、80歲、90歲等。有“男過虛,女過實”之說,如:男的59歲時過60大壽,女的按實際年齡慶賀生日。
【七十三、八十四】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請自己去”的說法。意思是說,這兩個年齡,是關口。所以,當晚輩的要幫老人度過這個關口,怎麼度?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做生,趨吉避兇。
據說,“七十三、八十四”的來曆,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有關。孔子是七十三歲死的,孟子是八十四歲死的。
【臊子面】生日宴不能少的是長壽面,東津人叫紹子面。紹子面重點在紹子,紹子的原料大緻有豬肉丁、炒雞蛋塊、豆腐丁、藕丁、切碎的豆芽等,兌水攪拌雜燴煮熟,然後放入韭菜、蒜苗、芹菜、香油、鹽及其它佐料。吃面條時,将紹子澆入清水煮面條中即可。生日宴忌上茄子這道菜,東津方音中,“茄”讀“缺”,“茄子”諧音“缺子”。
網絡配圖
(楊立武 樊華平 鄒會生 輯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