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的講究很多,也是一門學問。曆史悠久,孫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蘇東坡也說:“世間唯名實不可欺!”嚴複說:“一名之立,旬月踟躅。”一個容易記、有講究、有内涵的名字,往往會獲得先機,最起碼的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們易于提起。名字雖是一個人的稱号,卻與人的命運緊緊地串聯起來,一直到永遠。因此起名很重要,名字裡的乾坤博大精深,古人的規矩和習慣也很多。現在取名用上了大數據,交給電腦說話,但其中的原理是走不出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和習慣的。
一、名字中的陰陽平衡
天地分乾坤,陰陽分萬物。這是老祖宗在“上古結繩記事”中發展起來的中國早期的哲學思想,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逃不出“陰陽”分别和“陰陽平衡”的法則,所以在取名時講求陰陽平衡,認為人的姓名陰陽平衡者為吉,反之為兇。
要做到陰陽平衡,就是“理”和“數”的平衡。所謂“理”,即是“理義”,例如,以天地,男女、南北、前後、左右、表裡、明暗這些相對的概念來說,它們的陰陽“理”義是:天地——天為陽,地為陰;男女——男為陽,女為陰;南北——南為陽,北為陰;前後——前為陽,後為陰;左右——左為陽,右為陰;表裡——表為陽,裡為陰;明暗——明為陽,暗為陰。所謂“數”,指的是以數目(筆畫)論陰陽,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漢字一般都有“理”和“數”這兩個方面,既有字義,又有筆畫。例如“王”字,以字義上看,王為男性,且高高在上,故為陽;從筆畫上看,王為四畫,是雙數,故為陰。因此,“王”字是理陽數陰。又如“鳳”字,從字義上看,它與“龍”相對,“龍”為陽,“鳳”為陰;從筆畫上看,鳳為四劃,也屬陰,故“鳳”字的理和數都是陰。
民俗認為取名要理數陰陽平衡,首先要求最好每個字在理和數兩方面陰陽俱備,如“王”字,理為陽,數為陰,吉。其次是要求名字的理數陰陽之和平衡。此外,還有性格陰陽平衡之說。小孩一落地就要取名,這時候根本無法知道他的性格,因此這裡所謂“性格陰陽平衡”的要求,是針對小孩逐漸長成以後改名而言的。
性格陰陽平衡的總原則是陰陽補救,即對于陽剛之氣太盛的人,以陰(名)去補救;對于陰柔之氣太盛的人,則以陽(名)去補救,以求達到姓名(字)與人(性格)的陰陽平衡。有無根據和意義,這是古人的一種說法。其實說白了是有點文字遊戲的感覺,被取名的當事人了解一下,适當注意,也不是壞事,取名圖的就是吉。
二、名字中的文化底蘊
古人起名字有“男自《楚辭》,女自《詩經》”之說。曆史上名人學士的名字多數取自經、史、子、集。南宋·李兼字孟達,取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身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清代·戴震字東原,取自《易·說卦》: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扶蘇,秦始皇的第一個皇子,取之《詩經·國風》中的“山有扶蘇”。晉代·潘嶽字安仁,取自《論語·雍也》:“仁者樂山。”又《裡仁》:“仁者安仁”。嶽字是山的意思,所以,“安仁”與“嶽”相應。
可見,以上名字都是取自經、史、子、集,大都取材廣,立意高,内涵豐富,還不乏藝術性。這也是儒家文化對中國曆史的深遠影響,已經滲透至各個方面,在姓名文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仁、義、禮、智、信、溫、良等這些字成了名字中的常客,尤其是書香門第世家,喜愛引用這類字與經典文章相關詞,直至今日,依然鮮活生動。
三、名字中的父母期望
父母對孩子總是有許多美好的期望,被囊括為福、祿、壽、喜、财的範圍中,或身體健康,或長命百歲,或升官發财等等。例如張進财、王富貴、李長壽等名字,還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今後免遭災鍋,折求自然萬物如明月、巨石、大樹等的保護,于是給孩子取名為陳木生、張月生、李水生之類的名字。
此外,父母們也習慣于采用勇猛、強社的禽獸名字為男孩取名,以兆示孩子勇剛強,如鵬飛、龍、趙虎等等。還有父母給女兒取名“招弟”,希望下一個是男孩,或者取名“勝男”,希望女兒更勝男兒。這也是用名納喜擇吉的具體表現。
四、名字中的傳統習俗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還養成了多種貼近生活的取名法,與名人學士不同,而是直接以節令、地名、體重等命名。比如體重法,根據孩子出生時的體重,九斤就叫九斤。節令法,孩子出生正好是秋分,孩子就取秋分為名。排行法,孩子在家排行老幾就叫老幾,如朱元障的父親叫朱五四,朱元璋叫朱重八。消災法,漢代霍去病,宋代辛棄疾等。特征法,比如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因為他生下後被發現頭頂特别,是凹下去的,所以父親給他取名為“丘”。
貼近生活,入鄉随俗,老百姓取名沒有文人學士那麼雅,但美好的願望和期盼都在孩子的名字中體現,以名擇吉,是起點。過去還與生辰八字相聯系,名堂也不少。總之,古人對起名的原則和要求,還是十分講究的。古代取名大師、魯國大夫申繻曾提出取名選字“五原則”:“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在具體選字時,還必須遵守“六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這是說法,各信其教,不應排斥,祝子孫幸福吉祥為上。(文/蔡驷讀曆史 圖/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