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相依為伴的流浪狗?截至昨天,北移象群依然在玉溪市易門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兩隻相依為伴的流浪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兩隻相依為伴的流浪狗
截至昨天,
北移象群依然在玉溪市易門縣
十街鄉遊蕩,
并沒有離開的打算。
而在人們連日關注“大象旅行團”時,
另外還有三頭早些時候離群的“單身象”
幾乎被人遺忘。
它們現在在哪兒?
過得怎麼樣?
有沒有影響到村民?
昨天,記者來到普洱市,
了解這些離群獨象的近況。
三頭野象滞留普洱
根據早前的報道,一個多月前有兩頭大象離群南歸,其實并不然,應該是三頭。據普洱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斷鼻家族”16頭亞洲象,于去年3月從西雙版納栖息地“出走”。2020年7月,當地監測到這群亞洲象進入普洱市思茅區。11月22日,大象在甯洱縣梅子鎮産下1頭小象,種族增加至17頭。2020年12月17日,象群進入普洱市墨江縣境内,并于2021年3月28日産下1頭小象,象群成員增至18頭。
2021年4月16日,17頭亞洲象從墨江縣聯珠鎮北移至玉溪市元江縣,一頭成年老象沒有北上。2021年4月24日,又有2頭亞洲象由玉溪市元江縣返回普洱市墨江縣。截至6月14日,這2頭亞洲象在墨江縣、磨黑鎮一帶活動。而首先南歸的成年老象于2021年3月12日從墨江縣進入甯洱縣,依然活動在甯洱縣境内。
根據專家推測,三頭公象中,兩頭結伴出走年輕公象,似乎是到了青春期被逐出象群自立門戶,在一時找不到“對象”的情況下,隻能臨時組隊過日子。而成年老象,則可能是家族争奪交配權的失敗者,被迫離開象群自謀生路。它們的離去,屬于象群社會結構的調整,已經不被視為家族成員,因此象群頭也不回地丢下它們一路北上。
三頭單身象如今出沒的普洱地區,曾是大象栖息的樂土,百年前當地還有埋象谷的傳說,是一頭母象埋葬自己孩子的地方。但直到1996年之前,當地沒有目擊野生象群出沒過境的記錄,而最近25年,僅甯洱縣共有30次過境記錄,随着環境改善,象群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專人盯梢及時預警
為了避免大象傷人,普洱市建立了一支野象觀測員隊伍,他們都是熟悉山林地貌的本地村民,不間斷盯梢野象,如果有進入村莊的趨勢,就立即發布警報通知村民避險。和北移象群一樣,三頭獨象同樣白天在山上休息,晚上下山進入村莊農田覓食。兩頭年輕公象膽子比較大,經常進入村寨找吃食,它們一來村民們隻能上樓躲避,還好它倆除了吃喝也不搞破壞或傷人,吃飽了就自己回到山上。而成年老象則較為謹慎,極少進入村莊,隻在周邊農田吃些玉米、紅薯之類的農作物。
觀測員普照兵告訴記者,兩頭較年輕的大象兄弟很調皮也很親密。有一次看它們過江,因為水流湍急,個子稍大的象哥把象弟推上岸,自己卻上不去,差點被江水沖走,急得大聲叫喚,象弟聞聲折返,試圖用鼻子拉兄弟一把,結果自己卻被拉下了水。看着大象兄弟在水裡好一番折騰狼狽上岸,觀測員在捧腹之餘,也感概這對“難兄難弟”的手足情深。
而負責監控成年老象的觀測員黃發章則有一次驚險經曆,他在山上久尋大象不見,突然身邊的一堆“黃土”動了起來,原來大象就離他八九米遠。老黃拔腿就跑,而老象卻并沒有追趕,隻是邊搖晃着樹枝邊用鼻息聲“抗議”,警告人類别再靠近。“可能是一個多月朝夕相處,已經認識我們了,知道不會害他,如果是其他陌生野象,估計現在就看不到我了。”
多種措施防止沖突
普洱市林草局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科科長周智韬告訴記者,從1996年當地監測到大象過境以來,普洱市已經監測到有181頭大象從西雙版納過境到普洱市活動,人象如何共存,是擺在眼前無法回避的難題。
為了保護這些野生亞洲象,同時保護人類安全,普洱市探索嘗試了多種措施防止“人象沖突”。比如開展了“大象食堂”工作,設置了4000多畝的大象食物源地,在大象經常出沒的地帶專門種一些它們愛吃甘蔗、芭蕉、玉米等,讓大象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降低了它們進入人類農田甚至村莊的頻率。
此外,普洱市還監測象群活動、設置電子圍欄、實地宣傳培訓、投喂食物等舉措,降低了野象在普洱市肇事的損失,倡導“人與野象和諧共生”的社會氛圍。從2011年開始,普洱市還跟保險公司合作,針對大象肇事開展了野生動物肇事公衆責任保險試點,所有被野生亞洲象破壞的莊稼都已兌現補償。從2011年試點開始,到2020年底,已經賠付約1.3億元。尤其是2020年,投保2200萬元,給村民的保險補償達到了2700萬元。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圖片 | 甯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來源: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