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在哪裡?”
“都在區塊鍊裡了!”
近一段時間,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區塊鍊寵物”,百度萊茨狗、小米加密兔、網易星球、360區塊貓等紛紛現身“動物世界”。随着這股勢頭,衆多創業機構也紛紛效仿,争相開發基于區塊鍊技術的寵物養成類遊戲。
這一番情境下,我們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趙老師那充滿磁性的配音:春天來了,萬物複蘇,寵物們又到了……
“區塊鍊寵物”太熱 局外人也來了
有媒體指出,從去年CryptoKitties(迷戀貓)遊戲發布開始,到2018年2月底的短短幾個月時間,國内就已經有超過150款同類型的“區塊鍊寵物”産品問世。
據伍言透露,在在這款名為“貝加花園”的區塊鍊寵物養成遊戲裡,用戶可以通過法币、數字币購買加貝加貓、貝加狗等寵物幼崽自行養成。每一類别寵物均擁有64款“初代”,每款“初代”都具備如毛發、顔色、體型等截然不同的十幾項DNA。
随着養育時間推移,當寵物成年之後就可“繁衍”全新的後代,且後代的品種造型,是由上一代DNA再次自由随機組合并記錄在多個區塊内,形成獨一無二的遺傳特性。
“我們所希望的走勢,就和國外很火的迷戀貓類似,越稀奇古怪的品種,平台交易價格也就越高。”他表示,遊戲前期隻有貓、狗、龍貓三種寵物可供用戶選擇,後期還會根據市場接受程度,增加兔子、烏龜、鹦鹉等适合“花園”養的寵物,甚至會在寵物飼料、養成環境等方面進行分級設置,讓寵物品質等級與用戶投入關聯。
咋一聽,養一隻“區塊鍊寵物”花費真不便宜,而且投入就像無底洞,規則不停地在促使用戶尋找、養成那些具有奇特DNA的寵物。雖說遊戲設定具有一定用戶粘性,但即便玩家擁了一隻絕無僅有的寵物,或許也很難保證能将“價值連城”的它賣出去。
說實話,這套邏輯最近懂懂筆記已經聽到不少,每個做區塊鍊寵物的似乎都把握十足。難不成,真有人願意為這些“區塊鍊寵物”買單?
購買虛拟币不合法?換成“寵物”來過
“誰說沒有?不僅有,而且還很火爆。”
面對這種疑惑,在廣州經營一家中型軟件公司的坤哥顯得有些不屑。他告訴懂懂筆記,早在區塊鍊迷戀貓誕生初期,他和團隊就已經開發出了一款類似的國産版。而發展至今,除了寵物貓之外,還開發了寵物狗、寵物兔、寵物蛙等多個遊戲版本,并且擁有相互通用的寵物交易平台。
“現在加入平台的用戶數量累計有有四、五萬,交易價格最高的一款寵物蛙也破五千了。”與區塊鍊“撩騷者”伍言相比,坤哥更像是一名“圈錢客”。
據他透露,自己運營的寵物交易平台日平均交易數,一般都穩定在160單左右,平均價格為1200元。交易方式可以是法币、比特币,當然也可以使用平台自己發行的虛拟貨币--“如意币”。用戶之間每完成一筆交易,平台就會收取20%的傭金。如此計算下來,平台一天即可獲利近4萬元。
“你們總以為這是忽悠,這裡面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坤哥表示,“目前平台注冊用戶還在不斷增加,玩的人也越來越多。”團隊上個月曾做過一項用戶調查,調查顯示:近8成玩家熱衷于區塊鍊寵物的原因,是為了投資。把寵物當成了投資品,拼命通過“繁殖”新的“後代”,尋找獨一無二的寵物。目的,就是最終能在價值高位變現。
“而且這些人都很舍得砸錢的,有時候在平台上一買就是好幾隻。”他告訴懂懂筆記,玩區塊鍊寵物的這一批玩家裡,有很多都是之前投資比特币、以太坊的老用戶。由于國内對于虛拟貨币的投資政策收緊,加上部分海外代頭平台卷錢跑路,使得他們在比特币、以太坊領域投資逐漸減少。為了實現個人資産增值,很多用戶再次将眼光投向了剛剛興起的國産“區塊鍊寵物”。
“本來之前我們還擔心迷戀貓如果登陸國内,會對我們國産陣營造成沖擊,現在看是進不來了,所以這些投資玩家也沒其他選擇。”提起迷戀貓入華受阻,一臉嚴肅的坤哥,也忍不住開心地笑出聲來。
他同時也強調,最近國内互聯網巨頭之所以頻頻觸及“區塊鍊寵物”市場,首先是看到了這個領域裡有大的投資需求,其次是想通過“寵物”這種虛幻的介質,試探着國家、社會層面對于區塊鍊未來發展的底線。
也就是說,各方都希望在市場爆發之前,卡好各自的位置,搶占先機,“(巨頭)說什麼短期不商業化,那都是虛僞的,誰願意投入研發然後不去賺錢?”
而對于“區塊鍊寵物”如此火熱,是夠最終是否會演變成資金盤、龐氏騙局等疑問,坤哥并沒有直面回答,而是非常隐晦地表示:在這個圈子裡,任何投資類産品不管用什麼“外衣”包裹,最終都存在一定風險,“跑路”更是随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
看似“無毒”的養育遊戲,實則是變相的“投資品”。相信沒有人會真的為了消遣無聊時光,而選擇花幾百上千元購去買一隻“區塊鍊寵物”養着。更多的是投機心作祟的玩家,想趁着行業最初的泡沫期,通過遊戲的幌子發一筆橫财。
最終,當早期玩家離場時,留下來接盤的,或許依舊是那些慢一拍、盲目跟風的區塊鍊小白。而“區塊鍊寵物”除了是新一輪“韭菜遊戲”之外,或許更是部分創業企業用于融資的“噱頭”。
火爆“寵物”成噱頭,創企忙轉型
“割韭菜實在太殘忍了,所以我們隻劫富濟貧。”這裡的“貧”,指的并不是那些窮苦的人。說的是像我們面前的李真(化名)一樣,遲遲等不到項目投資,面臨生死存亡的創業者們。
在徐彙區某創客空間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裡,李真對懂懂筆記表示,區塊鍊技術對于他和團隊而言,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
“互聯網項目爛大街,所以根本沒人願意投資,但區塊鍊就不同了。”為了讓自己的團隊更有“故事”,商業模式上更加“新潮”,今年春節前,他毅然決定改變公司既定的發展方向——放棄原有在線教育系統研發,轉型涉足“區塊鍊寵物”。“之前身邊許多轉型區塊鍊項目的公司,都拿到了很可觀的融資,這是一個大趨勢。”
然而長假之後,李真和團隊并未将“轉型”馬上付諸實踐,而是組織大家開了幾輪研讨會,着手策劃新項目的商業模型,開始撰寫“區塊鍊寵物”内容的商業計劃書。他表示,“轉型”的首要任務,就是将具體玩法梳理清楚,然後塑造出幾款走心的“寵物”造型。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和資本講清楚自己是誰,要做什麼。”很快,一疊厚厚的商業計劃書,一份設計華麗的項目PPT就誕生了。他告訴懂懂筆記,前一陣子拿着這份“區塊鍊”BP,的确挺受資本機構待見的。與去年經常吃“閉門羹”的在線教育項目相比,這份落差實在有些大,“目前有許多互聯網巨頭争相進入區塊鍊寵物領域,我們感覺市場前景用不着多解釋了。”
雖然暫時還沒能确定投資意向與數額,但李真對于這個“區塊鍊寵物”項目取得融資十分樂觀。作為一名連續創業五年的老兵,他表示自己看過的創業案例太多了,想象空間越大的就越能夠獲得巨額融資,太實的項目的基本上寸步難行,“所以,我也不想按常理出牌了,搶占概念融到錢,再想下一步落地吧。”
同樣的心态,同樣的轉型,或許正在各處的創客空間,5A寫字樓裡分分鐘上演……
“94風暴”之後,許多涉足區塊鍊領域的機構、資本、投資者,都在想方設法避免政策風險,于是非“虛拟貨币”的拟物化“區塊鍊寵物”應運而生。這股風潮,或成為變身後的ICO衆籌新途徑,更可能成為部分創業者用來圈錢的新“故事”。
或許,當區塊鍊寵物成為萬物複蘇的“動物世界”時,衆多機構的新一輪“韭菜”收割季,也即将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