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叫溶劑,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水能溶解很多物質,是一種最常用的溶劑,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劑,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液體與液體互溶時,量多者為溶劑,量少者為溶質。如果其中有一種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劑。
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還可以是氣體。
3.m溶液 =m質 m劑 V溶液 <V質 V劑
4.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随着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氯化鈉溶于水溫度無變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熱,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
5.洗滌劑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所形成的乳濁液穩定性增強。這種現象稱為乳化。
6.用汽油擦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因為油污被汽油溶解,而用洗滌劑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為洗滌劑有乳化功能,所以它們的原理不相同。
7.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裡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8.在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的情況下,原來的飽和溶液可以變成不飽和溶液,因此,隻有指明“一定溫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劑”,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确定的意義。
9.在一定溫度下,充分攪拌後再觀察該溶液中有沒有不能繼續溶解的溶質存在,如有且溶質的量不再減少,那麼這種溶液就是飽和溶液;若溶液中沒有剩餘溶質,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該溶液的溶質,攪拌後,觀察該溶液能否繼續溶解溶質,若不能再溶解,那麼這種溶液就是這種溶液的飽和溶液,若還能再溶解就是不飽和溶液。
10.
11.不飽和溶液降溫可以轉化為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升溫可以轉化為不飽和溶液,氫氧化鈣要例外,因為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随溫度升高而減少。
12.溶質以晶體的方式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做結晶。結晶的方法:冷卻熱飽和溶液、蒸發溶劑。結晶後剩餘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飽和溶液。
13.固體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态物質在100 g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态時所溶解的質量。
固體溶解度四要素:①指明一定溫度;②溶劑的量為100 g;③必須達到飽和狀态;④單位為g。(四要素缺一不可。)
注:S表示某溫度時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溶質的質量和溶劑的質量指的是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15.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
16.兩條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在交點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17.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NH4NO3等;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NaCl;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OH)2 。
18.氣體的溶解度是指該氣體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積水裡達到飽和狀态時的氣體體積。
氣體溶解度五要素:①壓強為101 kPa②指明一定溫度;③溶劑為100 g;④必須達到飽和狀态;⑤單位為體積。(五要素缺一不可。)
19.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指氮氣的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裡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的氮氣。
20.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壓強增大而增大,随溫度升高而減小。
21.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公式變形:
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
22.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23、“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區别和聯系
24.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但在相同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25.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
質量分數偏大可能的原因
①稱量開始時,未調平衡,指針偏右;
②量水時,俯視讀數;
③傾倒液體時有少量灑到了燒杯外面。
質量分數偏小可能的原因
①往燒杯倒食鹽時,少量食鹽灑出;
②量水時仰視讀數;
③溶解時,所用燒杯中有水;
④稱量時藥品和砝碼的位置放颠倒了(帶有遊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