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6000多年風雨的“石老人”,如今沒了上身,矮了一大截。作為我國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蝕柱景觀,“石老人”曾高達17米,靜坐在青島前海的碧波中,守候落日與黎明。
據山東省青島市崂山區文化和旅遊局消息,由于常年風化和海水侵蝕,加上近日天氣影響,10月3日淩晨4點10分左右,青島知名景點、地标性景觀之一的“石老人”海蝕柱上半部分自然坍塌。
目前,相關專家已趕赴現場,并對“石老人”海蝕柱采取了臨時性保護措施,具體修複方案正抓緊論證。
10月3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崂山區石老人景區,不完整的“石老人”像依然矗立在海中。圖/IC photo
30多年前有專家曾預言“石老人”不能永遠屹立在海中
公開材料顯示,“石老人”位于山東午山的西南麓前緣,屬于午山丘陵一部分,形态上為向黃海突出的海岬。“石老人”不是孤立的海島,而是其底部與岸邊岩體緊密相連的地質整體。
20世紀80年代末,青島市勘察測繪處的駱熙對“石老人”進行了岩體穩定性工程的地質調查。通過對岩石采樣鑒定後,他認為,“石老人”岩石為淺粉黃色、灰白色石英質糜棱岩,石英粒含量為80%至95%,岩質脆硬,易成碎塊。
在《“石老人”海蝕柱岩體穩定性評價》一文中,駱熙提到,曆經多次地質構造運動影響,又受到第四紀時期以來由海平面升降引起的海蝕外營力(包括風浪作用)等的風化作用,形成了具有特殊形态的海蝕柱——“石老人”。
“石老人”主要工程地質特征為岩石強度堅硬,具有塊狀、破裂狀結構。由于構造發育,形成了軟弱結構面,加之海蝕及風化作用造成岩體失穩,因此“石老人”穩定性較差。
此次地質調查發現,“石老人”北半部明顯呈薄弱、不穩定狀态;北柱腳2.5米高程以下,凹進最甚,是海蝕流、浪沖刷、擊打等綜合作用結果;“石老人”頂、中部洞、柱腳,近于直立的構造裂隙,已割穿柱體,造成失穩狀态。
駱熙曾稱,從時間空間因素上可以預見,“石老人”不是永遠能屹立在海中的石柱,也不會短暫時間内出現柱體倒塌破壞。
為此,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對“石老人”柱腳采取支撐加固方案。在平均潮位(2.3米至2.5米)以下,從東、西、北三面對柱腳凹進處及大小洞穴用塊石密實回填,選擇小汛低潮期作業,用高标号快幹水泥灌漿,使塊石凝集聚為一整體。最後外表采用漿砌塊石護坡,形成自然坡度狀1:1(約45°),以減少浪迹破壞作用。
他還建議,“石老人”岩體上應嚴禁遊人攀登,以防止損傷目前表面相對完整狀态。
圖為“石老人”礁石未損毀前的模樣。圖/IC photo
10月3日淩晨4點10分,青島崂山區“石老人”海蝕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圖/IC photo
“石老人”曾做過兩次“體檢”,心形洞越來越大
早在1990年,青島相關部門就對“石老人”海蝕柱進行過一次體檢。
青島市海洋地質勘察院總工程師馬利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時體檢設備簡陋,主要靠人工完成,但此次體檢,意味着青島以官方之名,正式重視起“石老人”的健康狀況。
據他介紹,“石老人”海蝕柱周邊海蝕地貌十分發育。在“石老人”周邊,還有些小的海蝕柱。
崂山地區屬溫暖季風氣候,同時又受到明顯的海洋調節作用,表現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濕潤,降雨充沛的氣候特征。充沛的降水形成了以崂山山脈為分水嶺的放射狀河流體系,這些河流對崂山地表形态的改造十分顯著。河流作用對崂山岩體産生面狀侵蝕和線狀侵蝕,破壞岩石穩定性。
海灘蝕淤動态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有研究表明,與自然因素相比,人類活動會對海灘侵蝕産生更大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海岸工程、圍海養殖、挖沙采礦和破壞固沙植被等。
除了1990年的這次體檢外,2011年青島海洋地質勘察院對“石老人”同樣進行了體檢。據半島都市報消息,馬利柱稱,2011年的那次體檢采用了德國徕卡三維激光掃描儀,在“石老人”身上共獲取了約8500萬個數據點。後期進行點雲拼接成了200多萬個面,形成了三維模拟圖像。
此次勘察發現,“石老人”越來越小了,但“石老人”中間的心形洞卻越來越大。而這兩種結果都與長期風化有關。
每次退潮,不少當地市民和外來遊客,會踩着礁石來到“石老人”海蝕柱下方遊玩。有些時候,“石老人”身上還會散落些石頭片。一位當地的市民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石老人’胸口的心形洞越來越大了。”
傳說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目前已采取臨時性保護措施
10月3日,山東省青島市崂山區文化和旅遊局稱,目前,已對“石老人”海蝕柱采取了臨時性保護措施,具體修複方案正在抓緊論證。
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所某教授級高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針對坍塌的情況,肯定是有複原的辦法。除了要參考地質岩性、損毀程度等因素以外,可能還要考慮到經濟性和曆史文化性。”
據了解,1992年,石老人旅遊度假區成為國家首批批準的旅遊度假區。2006年,“石老人”傳說等民間故事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相傳,“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腳下的漁民,與女兒相依為命。一日,女兒被龍太子搶進龍宮,老漁民日夜在海邊呼喚,盼得兩鬓全白,腰弓背駝。後龍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體漸漸僵化成石。女兒得知父親消息,痛不欲生,拼死沖出龍宮,又被龍王施魔法,将其化作一巨礁,定在海上。從此,父女隔海相望。
青島著名文史學者魯海曾表示,“石老人”是大自然賜給青島的一件禮物,作為島城最著名的自然景觀之一,已經成為城市名片。
今日,“石老人”海蝕柱部分自然坍塌後,一些青島本地的網友表示“太難過了”。也有網友感歎:“‘石老人’可能等到了他的女兒。”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