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雪兒 畹町
20世紀重要的菲律賓裔美國藝術家卡洛斯·維拉(1936-2013)的回顧展即将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亮相,紀念他作為一名藝術家、教師、策展人和活動家卓越的工作和深遠的影響力。
近日,在美國,中國建築學家、作家林徽因的侄女、美籍華裔建築師林纓上榜《時代》雜志百大年度人物,她曾設計越戰紀念碑;紐約長島MoMA PS1館長凱特·富勒宣布辭職。在澳大利亞,建築師肖恩·古德賽爾獲澳大利亞建築師協會國家建築金獎。《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一周以來的熱點藝術事件與人物。
美國| 菲律賓裔美國藝術家卡洛斯·維拉
在文化碰撞中,補白菲律賓藝術史
卡洛斯·維拉,1980,拍攝:Mimi Jacobs(1911-1999)
20世紀最重要的菲律賓裔美國藝術家卡洛斯·維拉(Carlos Villa,1936-2013)的标志性作品即将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新展亮相。
卡洛斯·維拉,彩繪鬥篷(正面),1971 年
卡洛斯·維拉,彩繪鬥篷(反面),1971 年
6月17日起,“卡洛斯·維拉:碰撞中的世界”将邀請觀衆進入維拉壯觀的視覺魔法世界,羽毛和照片、鬥篷和面具、骨骼和紋身……展覽是第一個緻力于展出菲律賓裔美國藝術家的博物館級回顧展,紀念卡洛斯·維拉作為一名藝術家、教師、策展人和活動家卓越的工作和深遠的影響力。
卡洛斯·維拉于1936年在舊金山出生,他的父母是來自菲律賓聖胡安市的移民。他曾在舊金山藝術學院學習,和同代的藝術家瓊·布朗、曼努埃爾·内裡走得很近,也是布魯斯·康納的朋友。在廣泛接觸西方體系現代藝術的過程裡,卡洛斯·維拉也有了自己的困惑——“我記得當時我是個學生,我問老師沃爾特·庫爾曼,菲律賓的藝術史裡有什麼?他說,菲律賓沒有藝術史。我自己去了圖書館,但同樣一無所獲。”
後來,卡洛斯·維拉在紐約待了六年,于1969年回到舊金山,确認自己菲律賓裔的身份與文化屬性會成為創作中的重要部分,就此打開新的創作局面。維拉自行研究了非洲、大洋洲、太平洋、拉丁美洲部落的藝術傳統與人類學,想将那些昔日文化——特别是在被殖民主義和戰争蠶食之前的原住民文化——帶到自己當下的創作中。他在菲律賓文化和全球原住民文化中尋找個人和審美的意義,這使得他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創作方法,充滿想象、廣闊龐雜,就比如他會在混合媒介、行為藝術或基于文字的概念項目中使用骨頭和羽毛,也會将身體的某個部分,比如頭發、唾液、血液作為元素融入作品,為其注入某種薩滿式的神秘氣息。
也是在1969年,卡洛斯·維拉成為舊金山藝術學院的一名教師。他倡導跨文化的藝術教育,也通過發起社會活動向公衆傳遞女性藝術家或少數族裔藝術家對灣區藝術的重要貢獻,這些努力對年輕一代的藝術家産生了深遠影響。(整理/畹町)
美國 | 美籍華裔建築師林纓
上榜《時代》百大年度人物,曾設計越戰紀念碑
林纓
近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2022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包含了一系列政治家、時代偶像、藝術先鋒。上榜的女性藝術家有現當代攝影大師南·戈爾丁(Nan Goldin)、美國藝術家費思·林格爾德(Faith Ringgold)以及中國建築學家、作家林徽因的侄女、美籍華裔建築師林纓(Maya Lin)。林纓入選的是榜單中的“時代象征”部分。
“藝術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她用建築探讨生命與曆史的命題;用藝術探究生命與自然的關系。她多年前接受了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給她勳章——總統自由勳章,一同獲獎的是NBA的超級球星NBA超級球星邁克爾•喬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及夫人共21人。
1959年出生的她是美國耶魯大學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博士,21歲那年因設計美國越戰紀念碑而一舉成名。2007年,越戰紀念碑被列為“美國人最喜愛的十大建築之一”。2009年,林纓獲頒美國國家藝術勳章。
林徽因與林纓
林纓站在越戰紀念碑前,圖片攝于1985年1月(Getty)
雖然出生、成長在美國,但林纓的舉止卻很東方——勤奮、質樸。即便是有了無數榮譽,她還是把自己的工作室規模控制在3-5人,堅持親自繪制設計圖紙,這在建築師界實屬罕見。
2021年的裝置作品“幽靈森林”再次把林纓推到時代面前。去年5月10日,林纓的最新作品“幽靈森林”在曼哈頓著名的麥迪遜廣場公園公開展出。
幽靈森林,2021年,紐約州麥迪遜廣場公園,紐約,紐約麥迪遜廣場公園管理委員會委托2021年5月10日至11月14日49棵大西洋雪松(36至46英尺)攝影:Maya Lin Studio /安迪·羅默(Andy Romer),由MSPC提供
新澤西荒地的49棵大西洋白雪松樹立在紐約麥迪遜廣場公園裡,高聳入雲卻死氣沉沉。它将眼前的事物與可能被遺忘或忽視的事物疊加在一起,既是對死去自然的紀念,也是對氣候變化下的悲劇反思。如同她設計的越南戰争紀念碑,倒影與陣亡者的名字疊加起來提醒人們:生者與死者、過去與現在永遠無法真正解開。(整理/畹町)
澳大利亞 | 建築師肖恩·古德賽爾
憑借“海岸上的房子”,獲澳大利亞建築師協會國家建築金獎
肖恩·古德賽爾
近日,澳大利亞建築師協會宣布了2022年國家建築金獎獲得者——肖恩·古德賽爾(Sean Godsell),他憑借作品“海岸上的房子”(House on the coast)獲此殊榮。
肖恩·古德賽爾的作品“海岸上的房子”
澳大利亞建築協會獎是為了提升公衆對建築創新工作價值的認可而設立的,同時通過獎項能夠在澳大利亞和國際上對建築師和澳洲本土建築進行推廣。澳大利亞建築協會金獎則是澳大利亞建築協會授予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有高品質作品,并在建築領域有傑出貢獻,并對建築行業的發展有着重要影響的個人建築師。金獎從1960年開始,每年僅有一位獲得者。
“肖恩的重大貢獻在于,他的作品在全球性的平台上表達了對澳大利亞獨特景觀的回應。”澳大利亞建築協會這樣評價肖恩·古德賽爾。肖恩擅長将澳大利亞本土複雜的景觀轉化為設計及美學為一體的國際化語言,同時不會失去建築的在地性。
肖恩·古德賽爾于1984年畢業于墨爾本大學,大學畢業後便前往日本和歐洲遊學,并在英國工作。1989年回到澳大利亞并在1994年建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1999年獲得墨爾本皇家理工碩士學位。肖恩工作室的項目以中小型的房屋設計為主,十分強調可持續性,并利用科技讓人們更好的與建築和環境互動。
“當我設計這個可以根據氣候而調整的房屋時,我想起了柯布西耶,我意識到我在制造的不是一個居住機器,而是一個居住設備。”肖恩·古德賽爾說道。(整理/錢雪兒)
美國紐約 | 凱特·富勒
突然宣布辭去MOMA PS1館長職務
凱特·富勒 圖:James Hill
上周五,凱特·富勒(Kate Fowle)宣布,在工作三年後,她将辭去紐約長島MoMA PS1當代藝術中心館長一職。富勒沒有提到她突然離開的原因,但表示她将繼續組織該機構的丹尼爾·林德-拉莫斯(Daniel Lind-Ramos)展覽,該展預計于明年4月開幕。富勒最後在職日期為7月15日。
富勒于2019年9月來到PS1,填補克勞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在轉到洛杉矶當代藝術博物館後空了一年多的職位(比森巴赫已于去年離開該職位)。這位英國出生的館長很快就走出了一條與前任不同的道路,在PS1建立了強大的聲譽,讓當地社區參與到涉及廣泛社會問題的展覽中來。在她短暫的任期内,她負責的展覽包括由妮可·弗利特伍德(Nicole Fleetwood)策劃的“标記時間:監禁時代的藝術”(Marking Time: Art in the Age of Incarceration),她還成立了名為“Homeroom”的展廳項目,與長島市和附近地區的組織合作策劃展覽。
紐約長島MoMA PS1當代藝術中心
在加入PS1之前,富勒曾在莫斯科車庫當代藝術博物館(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擔任了六年的首席策展人,參與監督由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建築在2015年的開幕,并在兩年後開始舉辦車庫三年展。
富勒的辭職令人驚訝,在三個月前發表于《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她曾概述了似乎很長遠的未來目标:“加強與皇後區西部和布魯克林北部的聯系,通過藝術使PS1成為社區活動中心,向博物館的進步根基靠攏,使該機構具有不同于MoMA的身份。”(整理/錢雪兒)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張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