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認為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孔子認為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更新时间:2024-10-11 05:29:39

孔子認為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孔子提倡三思而後行)1

近幾年,在民間場合,《周易》盛行,我見過很多給企業家開設的諸如“總裁國學班”之類,其中最紅火的“國學”就是《周易》,而講《周易》的人和聽《周易》的人,特别感興趣的,又往往是算卦。

有人問我:鮑老師研究《周易》嗎?我答:暫時沒有。孔子五十而學《易》,我還沒有到五十,我豈能超越孔子?其實,讀《周易》,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曆,還真是讀不懂,悟不到。隻能隔靴搔癢,膠柱鼓瑟。

又問:孔子算卦嗎?答:不。(非常肯定。)

又問:可是我們老師說孔子算卦,還非常神。答:假的。(非常肯定)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編竹簡的熟牛皮皮條斷了多次)。”《論語》說:“五十而學易”。孔子還作《易傳》十篇,稱為“十翼”。但是,孔子算不算卦?我的回答:他一定算過,作為探索,也作為好奇,但是,他一定不信,因為不信,後來也就不算了:而且,這不信,還不是出于事實判斷,而是價值判斷;不是不認知,而是不認同。

《論語·雍也》還有孔子的這句話:“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的生存依賴于正直;不正直的人生存,是僥幸避免了禍患。正直而合乎正道,是生門。邪曲而走上邪道,是死門。在生門中生,是常态。在死門中不死,是僥幸。這些,又哪裡需要占蔔?

其實孔子不算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決定我們是否行動的,不應該是利害、得失、成敗的判斷,而是是非、善惡、美醜的判斷。而算卦,乃是對利害得失的判斷。至于判斷是非善惡美醜,需要的是我們的良知,是我們的基本價值觀,與算卦無關。比如說,當我們面臨是否行動的抉擇時,我們是聽從是非善惡判斷的良知,還是聽從成敗得失判斷的算卦?極端地說,一件事,從是非善惡的良知角度言,我們必須做;但是,算卦的結果告訴我們,做,必對自己有害。此時,我們做還是不做?簡言之,我們是根據利害而行動,還是根據是非而行動?

孔子的回答是這樣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說,告訴君子義之所在,他就會去做;告訴小人利之所在,他才會做。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孔子為什麼不算卦:義在,義無反顧,做,無須算卦。不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不做。亦無須算卦。所以,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為什麼?度義而後動,無怨無悔。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何有于算卦?關于勇,孔子還有特别浩然之氣的話,曾子轉述的:“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醜上》)

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哪裡是斤斤計較于得失的人說出的話?這哪裡是用占蔔算卦人預測利害的人說出的話?!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

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季孫行父,死後被谥為“文”,人稱季文子。此人非常謹慎,做事三思而後行,大家都佩服他。孔子聽到這事,含蓄地批評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今人很少有人認真讀古典,以訛傳訛的東西特别多。比如這個“三思而後行”,很多人認為是孔子說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實,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對的。季文子是一個鄉願式的人物,極世故,極精于算計,算來算去,算到最後,總是為自己打算。豈止是他,任何一個人,禍福利害計較太深,總不能見義勇為。所以,孔子說,再思,可矣。想得太多,人便退縮,長期以往,人便委瑣。人一委瑣,便不足觀。

明人李贽倡“童心說”,說人必須保持一顆童心,方為真人。如何是童心?李贽的解釋非常精彩:“最初一念之本心”!為什麼是“最初一念”?因為,最初一念的判斷,往往是價值判斷,是善惡美醜判斷!

錢穆《論語新解》于此則下,注曰:“事有貴于剛決,多思轉多私”(做事貴于果斷堅決,想得太多了就變成為自己打算了。)“多思轉多私”——一針見血的說出了很多謹慎人、精于算計者的道德底色!也說出了很多算命打卦之人的真正用心!

孔子為什麼反對三思而後行?因為,三思過後,正義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價值傳承者

中國風骨 天下情懷

中國孔子基金會戰略合作夥伴 山東儒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請關注微信公号:儒風大家(rufengdajia)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