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應屆生畢業後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選擇考研、考編或考公等,公務員考取率大約是1%—1.5%、事業編考取率大約是12%,還有很多崗位有專業限制、年齡限制、應屆生身份限制,這就有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其實是在陪考。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應屆畢業生選擇暫時自學、在家陪家人、創業考察研究等,這就造成了大量大學生畢業後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慢慢考慮未來規劃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慢就業”。
為什麼不鼓勵慢就業?
1、錯失“校招”這個絕佳的就業機會
校招僅面向應屆畢業生,且入職門檻較社招低很多。校招更看重你的綜合能力、主動性和可塑性,而社招會加上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深度考察。
校招進入好公司的機會更多,幾率更高。
校招大多屬于正式招聘,入職後即轉為正式工作人員。
2、容易與社會脫節,增加就業恐慌
如果選擇待業在家,持續弱化的社交能力、生鏽的專業技能,隻能讓你越來越迷茫,徒增就業恐慌。
再加上現在的社會發展很快,激烈的競争中,同一起跑線的求職者,越晚出發越被動。
3、增加家庭負擔和導緻父母持續焦慮
慢就業會增加不少的家庭負擔,但更多的是父母的焦慮和對你未來的擔憂。作為有志青年,哪能在自己有能力養活自己的時候還讓父母為自己操勞?
如何避免慢就業?或如何脫離慢就業?
1、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應屆畢業生應該在在校階段提前進行職業規劃,多與輔導員、老師、往屆已就業學長學姐溝通,了解本專業就業走向。
2、持續關注本專業對口企業的招聘信息
充分利用多種渠道,了解專業相關企業招聘信息,通過尋求老師、校友的推薦或是參加九月十七号濟南省體招聘會等方式,拓寬就業途徑。
3、學習求職技巧
多學習職場大咖分享的面試經驗,能讓你求職過程中少走彎路。
4、适當降低逾期,合理自我定位
教育成本的預期回報、自我價值實現的憧憬以及社會、家庭期盼等外界因素三方面原因,導緻大學生對于職業的預期是非常高的。大學生工作能力低,工作經驗不足,也是造成慢就業的因素。适當調整預期,先穩就業,騎驢找馬,也不失為一計良策。
今年畢業生數量近幾年最高了,就業壓力非常大,暫時還未找到工作的22屆畢業生,建議盡快找工作,馬上到了23屆畢業生秋招階段,大量企業會釋放校招計劃,無疑競争會加劇,而不少好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應屆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