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們常說“儀式感”,但這個應該成為自覺的行為。否則,那對自己是約束、對别人也是要分的要求。就像《非誠勿擾2》中,香山與芒果的離婚典禮。那麼隆重,隆重的堪比結婚。沒有主持人的解說,誰知道他們這是在離婚呢?如此儀式感,除了徒添笑料别無它用。
儀式感無處不在,但儀式感并非任何場合都需要存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儀式感,人們表達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推而廣之,儀式感就是讓這個人、這件事變得與衆不同。或者說,這就是存在的意義。
貳.
好久沒有看《非誠勿擾》,這是綜藝節目而不是系列電影。
男嘉賓不論表白還是分手都用手機完成:表白是發信息說的,分手又是發信息說的。對此女嘉賓質疑男嘉賓難道沒有跟女朋友面對面的溝通嗎?這就是不敢直面感情,更不敢直面失敗的感情。
男嘉賓覺得表白是現場說好一些,但是分手會選擇在手機上面做處理。說完這番話,女嘉賓們紛紛滅燈。男嘉賓呆在台上,一副非常無辜又非常不解的樣子。
手機,隻是一個溝通的工具。但有些時候,面對面更是誠意。不隻是聽到聲音,還能看到對方的表情、動作。當然,視頻也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但,始終讓人不太能夠接受。
叁.
這是為什麼呢?愛與不愛,都是需要你表達出來的感情。手機,如果隻是文字傳遞真的沒有太多有用的信息。而面對面,結合“肢體和表情等輔助語言”更能傳情達意。
試想一下:對方通過手機向你表達,這算什麼?除非因為特别原因,無法出門、無法見面。否則,這樣的表白可以忽略。對方,根本沒有那麼喜歡你。
文字不能承載那麼多的真情實感,你還要依靠個人理解與想象才能填充完整。
況且,這也是特别敷衍的行為。你答應了,固然好。你不答應,我也不用面對尴尬。從一開始,他就給自己找後路。他的愛,也不見得多麼堅決。
面對面,這是表白最該有的姿态。看着對方的眼神,說出内心的訴求。隔着屏幕,沒勁兒。
肆.
在一起的時候,明明白白。分手了,也要清清楚楚。
但這個清清楚楚,是不是非要見面不可呢?即便,分手也是需要儀式感。
我個人意見:分手,隻要你态度是非常堅決的;對方怎麼挽回,也不會改變心意的。那麼,手機告别也不失一種體面的“儀式”。
手機告别,不等于“玩失蹤”“冷暴力”。(文/飄雨桐)隻要态度明确,不會拖泥帶水;對方也沒有誤會你的可能。見面與否,那就随心随意吧。
也不必用“儀式感”來亂貼标簽,見面不如懷念、懷念不如忘卻——分手了,這個道理應該懂。
最怕就是心軟的人,剛剛說出“分手”兩個字呢。對方就在苦苦哀求、苦苦挽留,你是堅決分手抑或還是繼續在一起呢?眼不見為淨,手機告别避免了難為情。
伍.
黃瀾老師強調:當面告白和分手,可能是感情中最大的兩場“溝通”。這都是人生比較重要的決定,這些都是躲不過去的。那麼,更加需要從長計議。
告白以及分手,是否需要面對面?因人而異,任何形式都要準确表達、明确态度。愛情世界裡,與儀式感沒有必然關系。凡事強調,過猶不及。愛,不在乎任何形式。不愛,什麼形式還重要嗎?
當然,最好的情況便是:你喜歡的人剛好也喜歡自己,并且以大家都喜歡的方式愛着......
免責聲明:以上所有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