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即時性?40多年前的77級、78級這兩屆大學生在中國教育史上有特殊地位他們中間許多人的教育經曆并不完整,但他們有更豐富的社會經曆,對遲來的學習機會特别珍惜,工作中基于感恩的奮鬥精神也特别強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教育的即時性?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教育的即時性
40多年前的77級、78級這兩屆大學生在中國教育史上有特殊地位。他們中間許多人的教育經曆并不完整,但他們有更豐富的社會經曆,對遲來的學習機會特别珍惜,工作中基于感恩的奮鬥精神也特别強烈。
肖遠騎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一出校門就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回到家鄉江蘇如東成為中學語文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進入新世紀,肖遠騎離開家鄉,2001年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任副校長兼語文教師。3年後,肖遠騎受教育部委派前往匈牙利任教,此後還前往美國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工作。
一次次遠行,肖遠騎始終奔馳在教育這片郁郁蔥蔥的原野上。在教育原野上躍馬揚鞭40餘年,肖遠騎對教育的本質和使命的理解越來越深刻,這在他之前的著作《教育的風鈴》《教育的天堂》《教育的瞭望》中有過充分的表述。在他的新作《教育的尺度》中則有了更加生動的呈現。
《教育的尺度》是一篇篇生動的教育劄記彙集,是作者與教育同行、家長傾心交談的成果。他們交談的話題都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比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如何對待孩子,怎樣看待學習。肖遠騎在交談中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教育者包括教師和家長,與孩子是平等的。教育的過程是與孩子的“零距離”溝通。要用愛代替粗暴的說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陪伴。學習應該是快樂的。教育者要善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的興趣,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智能時代的學校和課堂上,學會學習遠比獲取知識更重要……這些看法都是肖遠騎堅持的教育尺度。
肖遠騎與大家交流時娓娓道來,語氣親切,氛圍寬松。作為一位富有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的教育學者,他視野開闊,放眼國内國外,聚焦教育現實生活,不回避熱點問題。課業負擔過重、起跑線上輸赢、高考改革,對這些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他都旗幟鮮明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力圖化解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糾正受功利主義影響産生的對教育認識的謬誤和偏頗,為校正全社會的教育尺度貢獻一份力量。
《教育的尺度》全書講述了許多生動的教育故事。肖遠騎在講述這些故事時一邊思考一邊追問,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使命是什麼?他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生活,是一種健康的純真的充滿智慧和詩意的生活:“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生命,因此我們先要傾聽生命的呼喚,然後參與進去,與之對話,在精神的互動、共振中享受生命的歡樂;然後沉靜下來,進入生命的沉思與追問;最終走出書本,直面生活,進行生活的實踐、生命的創造,實現生命的自主、人生的開放。”這是肖遠騎對教育的最高尺度的表達。
肖遠騎在揚州師範學院南通分院讀書時,我曾在該校任教,此後在工作中也多有交集,對他了解頗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對每一位長期在教育園地辛勤耕耘、傾心奉獻的教師總是深懷敬佩之情。馳騁于教育的原野,相信肖遠騎能收獲美好的教育人生。
(作者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
《中國教師報》2021年10月27日第9版
作者:王 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