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藏
今天,車險綜合改革,兩周年。
對車險行業而言,這是一個裡程碑的日子,值得在市場化的路上回憶、追尋。
這兩年也發生了太多的故事,陣陣餘漣:
對于監管而言,實現了“降價、增保、提質”的良好起步;
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持續的疫情跌宕,縱然面臨着保費的壓力,但綜合成本率的優化,令車險重回數年前的盈利周期;
對于消費者而言,各色數據的佐證下紙面上的消費支出确實減少……
在各大國紛紛公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新能源車呼嘯而來的本世紀20年代,特斯拉、比亞迪、蔚小理、吉利甚至寶馬等傳統巨頭紛紛設立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全面進軍車險領域之時,這或許是中國傳統車險領域最後的市場化時間窗口。
如果說上述皆為過去的兩年中積極的變化,那麼又有哪些未曾變化或者變本加厲的未變之處?新的不确定之變又有哪些?
芸芸萬億市場,數以十萬計從業人員,加之龐大的汽車産業鍊,車險市場經營主體應該怎樣抓住這最後的窗口期?
“變”與“不變”之中,車險市場真樣貌究竟幾何?複盤兩載路徑,或可更清晰的看到過去與未來。
1 保費觀:昙花一現負增長從7%到7%,必須讀懂新的增長邏輯車險綜改啟幕,一度視為車險保費階段性見頂的标志。
在行業車險基準費率全面下調的影響下,車險行業維持了40年的正增長态勢,在車險綜改實施的第一年即告終結。萬億保費大關,成為橫在車險行業面前的一道屏障。
不過,随着車險綜改實施第二年的到來,車險增速的壓力漸有變為動力的趨勢。
截至2022年8月底,行業車險保費增速已經接近7%,基本回到綜改實施前的行業增速。
這基本宣告了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基準費率下調的“陣痛期”已過,行業再次走向車險保費規模與汽車保有量正向匹配的自然增長邏輯。
但是,縱觀行業增速又不難發現:整個行業的車險簽單數量增速在變緩,說明我國汽車保有量總和的上升空間有限,市場進入“存量博弈”的基調未發生改變。
同時,國家衛健委在《求是》雜志上發表文章稱,我國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口将進入負增長階段,即意味着我國私家車的需求量在見頂。
故而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影響的短期因素雖被消化,但長期看,若想去突破萬億保費規模體量,也絕非易事。
當然,從另一角度思考,行業車險7%的正增速,是在5%的簽單數量增速下實現的。
這意味着新車置換、汽車配件工時價格上漲拉動車險基準保費回升、保險公司理性決策、将涉車場景保費全面納入車險保費範疇等因素,皆在進一步拉升車險保費增速的力度。
不過,2022年新車簽單件數同比負增長16%,則說明了2022年車險保費增速回暖,更像是一次2021年車險保費負增長基數下的報複性反彈。
是故,同樣是7%的車險保費正增長,綜改兩周年後的增長邏輯相較綜改前完全不一樣,行業不應對未來增速盲目樂觀。
對車險市場而言,在預期賠付率恒定的情況下,行業車險規模的擴大意味着總費用空間的擴大。車險總保費規模的上限,也同樣決定了車險可用費用空間的上限。
如何做好車險變動費用率與固定費用率之間的分配博弈,依舊是綜改兩周年後車險經營管理“不變”的邏輯。
2 份額觀:放棄份額幻想,市場集中度必将再提高對中小險企擠壓也會越發明顯縱覽過去兩年的車險“V”型走勢,可見頭部财險公司的車險市場份額始終處直線上漲态勢,與中小險企的份額走勢形成明顯的剪刀差。
這說明綜改後的車險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公司規模效應越發明顯。
在規模效應的帶動下,大公司的車險盈利能力也越發強勁,綜合成本率均控制在97%以内,且規模越大,盈利越多,何解?
而市場格局的真正變化,是從第二梯隊開始的。
在市場排名4-10的公司中,共發生了2起車險份額排名的變化:分别是陽光财險與大地财險排名對調,華安财險與天安财險排名對調。
但這兩起排名的對調,似乎與上述險企管理層的變化有關,而與車險綜改的直接關系并不大。
在市場排名11-20的公司中,也很難看出車險綜改對公司排名變化的直接影響。
比如大家财險與紫金财險的對調,更像是曆史地位根基的延續。
安盛天平财險與華泰财險的車險排名滑落,與外資對車險一貫的态度有關。
長安責任保險的高哥猛進,在一定程度上又與其三級機構的調整有關。
是故,在市場主流的前20家公司中,雖然主體間的競争加劇,但并未明顯看到車險綜改對市場局部格局明顯改變的影響。
而在綜改後退出車險市場的公司有兩家,分别是安心保險、中鐵自保。兩家公司退出市場的原因自不用多說,顯然這也與車險綜改無關。
這或許更意味着,綜改之後,車險依舊是财險公司的“看家險種”,大中小公司都在努力争奪,誓不放棄。
如是,一定程度上,行業反而更加需要車險。這亦是車險綜改價值的體現。
3 熱點民生問題:孰是孰非的貨車市場營業貨車退潮,非營業貨車增速三連漲綜改之後,大貨車被“花式拒保”的聲音不斷,有傳聞說:不少大貨車業務,流向統籌市場。
從綜改兩周年下的營業貨車承保情況看,不斷下降的保費增速,加之營業貨車總承保體量的減少,似乎都在印證着這些。
不能忽視的是,其中疫情停駛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大貨車投保率下降的一大原因,在2022年尤為明顯。
但也有傳聞,一家統籌公司在上半年靠做大貨車賺了6個億,這又是貨車業務從保險市場流失的另一重體現。
不過,營業貨車業務最令人诟病的問題是:保險公司在綜改之後,紛紛提價承保。
詭異的是,車均保費數據又表明,至少營業貨車的保費價格,是持續下降的。營業貨車提價承保的傳聞不攻自破。(當然也很可能是因為提價承保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流失的部分)。
若對比非營業貨車,非營業貨車不斷提高的保費體量,又說明了貨車市場增長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非營業貨車不僅實現了保費增速的三連漲,更是唯一一個在綜改兩周年後車均保費高于綜改前的車型。
這亦說明綜改之後,保險公司對于貨車業務的承保策略,整體上仍是偏謹慎。
4 渠道觀:硬砍手續費,車險進入直銷個代時代兼業代理遭洗牌,走向專業化
車險綜改帶給市場最直觀的感覺,是市場的中間費用被壓縮了。至少從手續費率來看,恰是如此。
整個車險行業的手續費率在綜改之後持續下降。截至當前,行業車險的手續費率已較綜改實施之前壓縮了一半左右。
而且,如果再看那些頭部的車險中介,其傭金收入的降幅,簡直慘不忍睹。
是故,那個曾經在車險市場中尚能三分天下的車險兼業代理渠道,在綜改之後份額開始迅速下降。
而打掉車險費用價格的直銷渠道,則迎來了短期的爆發;擁有稅收優勢的個代渠道,進一步成為綜改後的王牌渠道。
這說明曾經單靠費用信息差而活的渠道,在車險市場中已逐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更要求車險的銷售,向更專業化的方向轉型。
5 新能源車險:人保太保集中發力超越市場部分中小公司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說車險綜改後在車險産品上的最大變化,莫過于将新能源車險獨立形成專屬條款。
從新能源車的産銷量情況看,2022年1月至8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2倍和1.1倍。
從新能源車險的承保情況觀察,在新能源車險保費收入能獨立統計後,頭部險企對新能源車險顯然更為熱愛,市場的集中度也更為集中。
其中“老三家”中的人保和太保,在新能源車險份額占比上明顯優于其整體車險占比。
據人保财險2022年半年報,其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車183萬輛,保費收入82億元,并表示将戰略性發展新能源車險。
據太保産險2022年半年報,公司新能源車保費已經有了明顯增長,占比從去年的3.5%增長到6.6%(與下表統計口徑不同,下表新能源車險統計口徑不含交強險)。
而部分中小公司,則在新能源車險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擁有廣汽股東背景的車企系險企衆誠保險,其以1.5%的新能源車險市場份額擠入新能源車險規模排名的前十之中。
而擁有一汽股東背景的鑫安财險,擁有滴滴互聯網出行生态的現代财險,也同樣實現實現了新能源車險排名的争先進位,可見場景對于新能源車險的重要性。
當然,也有如英大、鼎和兩家電網系公司,在電網系公司普遍于傳統車險市場撤退的大潮下,集中發力新能源車險營業車輛業務,讓人看到了市場差異化選擇的另一面。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車險條款的出台,給了中小公司差異化的發展空間,讓車險市場具有了更多的玩法和可能性。
這也恰恰符合了車險綜合改革鼓勵中小公司發展的思路,就看誰能更有勇氣去邁出這提前的一步。
6 值得關注的還有:兩級分化的醫保外用藥責任險從車險綜改後的附加險承保情況看,差異化最為明顯的,當屬醫保外用藥責任險。
這一保險公司擁有自主定價權的險别,本質上走出了車險改革費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但是,或許由于保險公司對該險别的賠付預期普遍過于悲觀,令許多保險公司不僅将其費率定價過高,甚至在限額上亦是嚴格管控。
綜合而言,不僅部分公司沒有開辦該險别,更将投保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的客戶拒之門外,令市場諸多消費者沒有真正感受到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的真正價值。
唯有當發生人傷出險事故後,大多客戶方才知道存在這一險别。
顯然,行業一些險别的設計初衷與實務落地之間,仍隔着幾年普識教育的距離。
但也有頭部公司,如平安,對于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的承保選擇,在策略上頗為開放。不僅在責任限額上可以放至與三者險保額一緻,且費率較低,在單個險别中體現了與市場差異化的一面,在部分地區中,更是要求公司全面鼓勵承保。
從經營結果看,平安的車險綜合成本率在2022年依舊保持了良好水平。恰恰說明,平安并沒有因為放開醫保外用藥責任險而導緻公司陷入不利局面,反而實現了市場口碑的提升。
這或許給更多的車險市場經營主體提供了不一樣的經營視角。
後記:深水區的時間窗口如果對比綜改第一年車險行業的負增長、負利潤,2022年的車險行業又一次進入“舒适區”。
有增速、有利潤,行業再度獲得喘息機會,也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車險下一步。
畢竟,深水區改革遠未到來。
或許,當整個行業再次邁進深水區時,那些一直在水中練習者,會比其他公司遊得更遠,甚至登陸彼岸。
隻不過,車險的深水區何時來,傳統車險的深水區還有沒有這個時間窗口?
這是個巨大的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