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林倪盈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吳曉初 攝
新華社香港6月11日電(記者王旭)“正是在方艙醫院工地,我認識到了什麼叫使命感。”回憶起參加方艙醫院建設,香港土生土長的林倪盈難掩激動。
2月下旬,第五波新冠疫情突襲香港。應特區政府請求,中央政府組織力量緊急援助香港。林倪盈所在的中建(香港)公司受命承建多所臨時方艙醫院,剛入職半年多的林倪盈先後被派到元朗、新田工地做關懷服務。
工地上,“抓進度、搶工期、衛香港、戰疫情”“獅子山下、你我同守”的标語随處可見。建設者們争分奪秒,緊張作業。
在工地一角的“幸福小站”,林倪盈和同伴一起分發物資,慰問工友。“公司為每個項目設立幸福委員會,負責各項保障。我們的‘幸福小站’就是工友們的‘加油站’。”
疫情急如星火,時間就是生命。工友們為戰勝疫情忘我工作,很多人忙得顧不上吃一口飯,一天隻睡兩三個小時。
林倪盈深受感動,“很多人沒時間去剪頭發,我們就學着給他們理發,想着要多為工友們做些事”。造福香港市民的信念一直鼓舞着她和夥伴們。
中建(香港)2020年就曾承擔過中央援港項目,這一次公司再度組建“青年突擊隊”集結香江,數百名富有應急項目建設經驗的内地員工緊急赴港,沖在抗疫一線。
中央和内地對香港的大力支持,讓林倪盈倍感溫暖;而香港工友與内地支援者并肩奮鬥的場景,更深深觸動了她的心:“看着他們,你可以感受到那種血脈相連的團結。”
林倪盈出生于1997年7月份,是香港特區的同齡人。她清楚地記得:回歸10周年那天,父親帶她去金紫荊廣場看升旗,“國旗冉冉升起時的莊嚴讓我深受震撼”。
受到祖父、父親愛國精神的潛移默化影響,林倪盈從小就向往着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她喜歡讀曆史書,對中國近代以來的苦難銘記在心。
中學畢業,林倪盈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學法律。内地同學的刻苦讓她大為吃驚,圖書館從早上6點開門到晚上10點關門,人都是滿滿的。“他們真的很珍惜學習機會。”林倪盈說,考試前很多同學還跑到校外24小時開門的咖啡館“刷夜”。
這讓從小就一直“輕松學習”的林倪盈十分汗顔,“我也曾跟着去‘刷夜’,但兩三天就撐不住了,我的同學們卻一直在堅持”。
林倪盈很喜歡自己的學校,香港TVB電視台有個“升學無疆界”欄目,邀請林倪盈拍Vlog(視頻網絡日志)介紹自己的學校:有好幾個菜系的食堂、熱門教授的課堂、學校的林蔭道,當然更少不了人頭攢集的圖書館……
四年的内地求學,讓林倪盈擁有了更開闊的視野,站上了一個全新的平台。她參加了校内外很多社團,也參加了許多重大活動,接觸了很多老一輩香港愛國人士。
這些經曆讓她對祖國、對香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有了沉甸甸的責任感:“回歸20周年的時候,我曾代表香港學生參加慶祝活動,有個表态:要為祖國和香港的法治建設作貢獻。”
如今,學成回到香港的林倪盈,在經受了抗擊疫情的考驗後,對“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要以前輩為榜樣貢獻香港,貢獻祖國。”她說。
來源: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