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山行》中有這麼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其中這個"坐"字被釋為"因為"之意,我認為這是一種以訛傳訛的現象,其真正意思恐怕隻有杜牧知道了。
我不是什麼專家,但我認為“坐”字在這裡就是坐下來的意思。想象一下詩境:杜牧這時不是坐在馬車上賞景,而是停車下來找一個幽靜且利于賞景的地方坐了下來,很可能是坐在林子旁邊的石頭上,也可能是坐在山路邊的石頭上,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頭,且也比較幹淨些,坐在石頭上也更親近自然,融于自然,也更便于賞景,因為這是全方位的賞景,而坐在馬車上卻達不到此要求的。這杜先生從停下馬車,再到從上面下來,踱步到路旁不遠的石頭上坐下來開始全方位細緻地賞景,這一連串的動作是多麼的和諧自然。顯然把“坐”字釋為“因為”牽強得很,是古人曲解杜牧詩意釋義之錯倒緻遺害了今人,這與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錯誤一樣,本來就是動詞“坐”,卻偏要釋為“因為”。
王維的這兩句詩出自他的五律《終南别業》,是這首律詩頸聯,本來律詩的的颔聯和頸聯必須是對偶句,倘若按“因為”釋義,且不說釋義别扭,又何來對偶之說呢?本來一動一靜的畫面也被破壞了,且上下兩小句這一連貫性的動作也被硬生生的終止,這豈不是有點笑話嗎?
古人雲“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何必要把古人的錯強加給今人呢?以訛傳訛要不得,該終止時須終止。專家們也不要去附會古人了!
附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終南别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愛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