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郭德綱老師發布一條微博“一日清閑一日仙”,并配上自己出演京劇《濟公活佛》的圖片,圖片分别是濟公成佛前後的狀态,郭德綱老師扮起濟公别有一番韻味。近幾年德雲社順風順水,郭德綱演出的次數也少了很多,将更多機會都留給了徒弟們,也給自己留下空閑時間,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郭德綱老師對京劇有一種“執念”,近些年京劇行業并不景氣,但郭德綱老師依舊堅持着,開辦麒麟劇社,大多數的演出都是虧狀态,但是郭德綱老師一直沒有放棄、沒有叫停,每年都會抽出時間演幾場京劇。
郭德綱老師演過很多場京劇,例如《北漢王》、《六國封相》、《包公鍘驸馬》、《斬彭越》等,為何郭德綱老師再次曬出《濟公活佛》的演出圖片呢?因為濟公對待人生的态度和郭德綱老師很像,疫情期間郭德綱在家,像極了濟公活佛無拘無束的樣子。出家前、出家後、成佛後分别對應郭德綱人生的三種階段。
濟公出家前,稱得上富家公子,從小受到佛家思想的熏陶,對此深信不疑鑽研佛法。郭德綱幼年在天津長大,從小受到相聲、評書的熏陶,對相聲行業産生濃厚的興趣,六歲開始拜師學藝,苦練基本功。
郭德綱的父親是警察,母親是教師,在那個年代可以稱得上衣食無憂。郭德綱卻選擇自己“創業”,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北京吃不上飯的時候,也沒有伸手向父母要一分錢,根據郭德綱老師的回憶,一天吃不上飯的日子時常發生。
出家後的濟公,法号道濟,蘊含濟世救人的含義,身着破衣、頭戴破帽、手拿破扇,言行舉止都與正常的佛門弟子不一樣,被世人稱為濟颠僧。此時的濟公也為後人留下很多典故,“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棒打壽聯”等故事。濟公的很多行為不被當時的人民理解,仿佛是那個社會的異類。
曾幾何時,郭德綱的做法并不被同行們理解,等同于相聲行業的“異類”,郭德綱從不按套路出牌,讓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是郭德綱也擁有自己的底線,從不贈票隻賣票,郭德綱也給出過理由,隻有讓觀衆們花錢買票,他們才會珍惜你的演出。
那個時間段的郭德綱被貼上嫉惡如仇、睚眦必報的标簽,出家後的濟公何嘗不是這樣呢?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救濟世人,雖然不被理解,但是從來都沒有放棄,從來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
成佛後的濟公,更像是一個“招牌”,他的故事啟發和警醒世人,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他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如今,郭德綱老師的境界和成佛後的濟公很接近,郭德綱老師使相聲行業“活”了過來,門下弟子近百名,郭德綱老師在相聲行業的裡程碑中會是光彩耀目的一點。
看待事情的心态也是有所不同,撕掉了睚眦必報的标簽,而是選擇理解。如今,郭德綱老師可以憑借手藝令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他所需要考慮的則是将相聲行業傳承下去,讓自己的弟子們有口飯吃。
濟公活佛一生的經曆和郭德綱老師的經曆很接近,“一日清閑一日仙”非常符合郭德綱老師目前的狀态,也達到了濟公成佛後的境界,郭德綱老師的勵志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期待郭德綱老師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無論相聲還是京劇,期待德雲社早日開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