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
更新时间:2024-10-21 02:20:25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紐約時報》上宣布啟動開放課件項目(MITOCW),向全世界所有人免費提供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材料,包括教學大綱、音視頻課程、課堂筆記、閱讀材料、課餘作業等,學生不需要注冊就可以直接在其網站上學習。這一舉措拉開了全球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帷幕。

到今天,這場知識共享開放運動已經延續了20年,全球數百所高校參與其中,無數人從中受益。而随着技術進步、媒介演變,這場開放教育資源運動也不斷衍生出新的變體。

把目光拉回國内,今天,在中國的短視頻直播平台上,人們也可以觀看和接觸海量的高校學習資源。有1259所高校在抖音開設有賬号,過去一年直播一萬兩千多次,超過7000萬用戶在抖音上觀看高校直播。過去一年北大直播199場,清華直播131場。大學在抖音上傳播知識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慕課和短直播)1

“把學校真正的課程搬到了抖音上。一周更新一次課,實現了抖音上的觀衆和校内學生的同步學習。目前,我們各類課程、講座僅在抖音賬号的浏覽量已經超過了3500萬。”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陳波向我們分享了500多萬抖音旁聽生上北大的故事。“以北大為代表的中國教育界和抖音為代表的新媒體共同合作,真正實現了‘知識的普惠’。”

短視頻直播平台對于中國高校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具有重要意義。實際上,在這種知識傳播方式流行之前,中國高校的教育資源開放也在中國本土環境下,依據自身的實際特點,進行了長期的探索。

路徑探索

正式啟動之後,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件項目穩步發展,2007年,已經發布了1800門課程,月最高訪問記錄達到200萬。此後項目組持續更新和充實課程内容。據統計,10年間來自世界各地的7800萬學習者通過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進行學習。

2002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舉辦“開放課件對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的影響論壇”,首次提出了“開放教育資源”(OERs)的概念,之後,一場全球範圍内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掀起。包括耶魯大學在内的全球許多高校受到啟發或感召,紛紛加入,在這場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大潮下,中國高校也開始探索開放教育資源的路徑。

新世紀的中國高校開放教育資源史,也是一部中國高校教育課程形态的變遷史。

高校教育課程形态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接觸其它高校課程最主要的還是通過線上。在教育技術學研究者楊方琦看來,我國高校精品在線課程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重要發展階段: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最早啟動的,是2003年開始的精品課程項目建設。從2003年到2010年期間,教育部共評選出國家級精品課程3862門,涉及746所高校。此外還形成了數萬門的省級、校級精品課程。其目的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然而,有調查發現,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的近4000門國家精品課程,存在能訪問率不高、視頻資源"質"和"量"都欠缺、互動模塊被忽視等問題。

2011年,教育部決定開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工作。這一建設項目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建設 1,000 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5,000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其中精品視頻公開課是以高校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公衆免費開放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 年10 月底時,愛課程平台(承擔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應用與管理工作)發布和上線運行了2927 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此外,還上線發布了988 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講座視頻累計高達7047 集。

然後是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階段。這和全球範圍内MOOC的火熱有關。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提出計劃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2017年前認定1000餘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到2020年,認定3000餘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慕課是繼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之後,我國高校精品在線課程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式、新手段和新方法。不論是國家重點院校,還是普通地方院校,均積極參與各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并付諸應用實踐。

與此同時,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和大學相關的知識推廣活動中來。比如曾經名噪一時的網易公開課,再比如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不少人熱捧的得到平台。這類平台一邊手握海量用戶,不斷研究判斷他們的喜好。一邊持續對接可能受歡迎的師資或課程資源。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慕課和短直播)2

在線課程不斷演變發展的同時,我國高校通過線下開放教育資源的行動也沒有停止。以北大為例,2006年,北大恢複開辦“平民學校”,為在北大工作的校工提供免費學習進修的課程。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早在1918年,蔡元培就主張有教無類,倡導創辦了“校役夜班”。而除了平民學校之外,在疫情之前,北大每年也會通過暑期學校的形式,面向全國的高校大學生,開放北大的一些課程。從而讓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更多的利用。

大學責任

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性課程 ”執行主任安妮·馬古利斯曾表示:“我們認為,當知識得到公開和自由分享時,教育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發展。麻省理工利用因特網的力量,把這裡編制的所有教育材料分發出去。”

教育因為分享發揮力量。而對于中國來說。無論是平民學校、線下課堂對外開放、精品課程、慕課,還是其它類似的的創新課堂形式,都因為公開和分享,而在特定年代和環境下發揮了自己的獨特教育功能。

無論是一百年前的“平民學校”,還是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各類“平民學校”的創新變體模式,向更多學子、社會民衆,尤其是底層人民打開高校教育的大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都有助于讓參與者更深入感受教育内涵,同時見證更多“教育産生力量”的時刻。

北大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陳波說:“北大平民學校的舉辦,加上北大濃厚的學習氛圍,導緻在北大,湧現出了很多掃地僧式的保安小哥、廚師大叔、保潔阿姨。”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慕課和短直播)3

慕課,則是另一場深刻的教學模式變革,研究顯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許多國内高校都在努力将優質教學資源慕課化。比如将精品課程采用慕課的課程結構予以重組,将教學視頻切分或重錄為短小的視頻,增加練習題庫和網上模拟課件,然後在某個慕課平台上部署,再設置數周的教學活動序列等。

經過這種“基于技術的精細化教學設計”的“打磨”之後,網上課程資源在易用性、可用性以及最終的學習效果等方面,确實會超過原先的精品課程。此外,與最早時期建設精品課程必須有專業技術團隊做支撐不同,慕課制作的手段也越來越平民化,老師可以利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輕松做出慕課視頻。

不少高校還在慕課基礎上探索出了更多有效的學習模式,比如翻轉課堂。參與慕課的學生不斷訓練自己在教室環境之外的學習能力,教師為了讓每個環節都産生效用,更深入的思考教育的本質律。師生在慕課場景中的互動讓他們在課堂外延續着“教學相長”。

但每一種教育資源的開放模式又都有着各自的瓶頸。

根據教育學研究者秦炜炜此前的研究調查,盡管國家精品課程項目已經實施多年,然而絕大部分高校很少使用其他高校相關學科的精品課程。其它研究者也發現國家精品課程網站中教學視頻的應用不盡如人意 。同時,大部分精品課程參與者(85%以上)認為精品課程對高等院校的教學影響不大。此外,課程建設中還存在着,課程資源共享性不強、資源形式單一、問題得不到及時反饋、課程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

這背後自然有多方面原因。此前南方科技大學首任校長朱清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直言:“我們做的這些實際上很多還是行政化的形象工程,無論從内容到講課形式,并沒有受到學生的熱愛。所以光是宣布它是‘精品課程’,這是不夠的。‘精品課程’是不是精品,應該由學生跟社會來評價。”

而對于慕課和公開課這一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在線課程類型來說,其實也并不是隻有“充斥着世界名校”這光鮮的一面。陳波說,其實到了慕課階段,在線教育本身好了很多,但是慕課需要用戶去注冊,專門去上一個平台,有的時候可能還要去收費,所以它的受衆量比起比如短視頻平台上直播推送,還是要窄一些。“一般來說,高校的教學資源除了慕課之外,可能在某些網站上也會有,比如教學部門有一些,圖書館網站上,以及出版社平台上。但是它們都是在自己的網站上,你需要去搜索才行,并且很多課程是零零散散的,非系統化的。”

而對于線下開放教育資源的形式,陳波告訴記者,在疫情之前,不止是北大,大部分高校都是對社會開放的,尤其寒暑假期間,來學校參觀的人更多。但是他同時也坦言,無論是校園還是教室,場地面積都是有限的,能容納的人數也是固定的,因此線下的開放度實質上也是有限的。

通過線下開放教育資源有局限,實際上,進入新的媒介時代之後,此前的在線教育課程開放模式,也已經不太适應當代人的知識和内容消費特點。在課程和教育資源的推廣和傳播方式上,亟待新一輪的變革創新。

而疫情加快了這場變革的到來。

“新根據地”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高校紛紛停課。校園一片空蕩。

有抖音運營經驗的北大融媒體中心的老師們察覺到,被困在家的人們可能會對和疫情有關的信息有需求。于是從2月5号起,北大在抖音開始了疫情期間的課程和講座直播與推送。最初是光華管理學院的老師們主講的疫情與中國經濟系列講座;随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和心理學院的老師們針對疫情期間的心理調适做了一系列的講座;體育教研部的老師們則錄制了在家如何進行身體鍛煉的視頻等等。

結果直播講座非常受歡迎,尤其是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中小企業的影響這類,每場直播點擊量都在百萬以上。在2020年之前,北大抖音賬号主要是以短視頻内容為主,而經過這一階段的嘗試,此後直播講座開始就常态化。

之後,北大和抖音合作推出了“抖音北大公開課”,共11門78節。把學校真正的課程搬到了抖音上。一周更新一次課,實現了抖音上的觀衆和校内學生的同步學習,受到了觀衆的熱烈歡迎。再後來,在學校各院系和部門的支持下,北大和抖音繼續推出了如北大醫學科普講堂、北大博雅講堂、學科交叉的魅力等系列課程。課程内容涵蓋經濟管理、醫學常識、人文曆史、學科前沿等多方面。

“主要會盡量選擇一些大衆感興趣的,且容易聽懂的,我們再嘗試請一些院系的老師,專門來錄制這方面的課程。”陳波說,定期向社會大衆推出北大優質的講座、課程資源已經成為團隊的工作常态。北大的抖音号也完成了從傳授 “輕知識” 向“學術資源和科學普及”的轉變。他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北大各類課程、講座僅在抖音賬号的浏覽量已經超過了3500萬。

“北大作為一所大學,有很多社會功能,向社會推送适合大衆的知識類課程和講座,也是北大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的一種體現。另外,從宣傳的角度講,不僅是短視頻,視頻直播課也是讓社會大衆了解大學,了解大學教師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陳波說。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慕課和短直播)4

提及在抖音上做短視頻和直播課的獨特優勢,陳波認為,首先還是抖音的觸達用戶的能力和潛在的影響力。他以之前的幾個直播課的數據為例說明這個道理,比如醫學科普講堂的直播課,5季加一起全網已經有7000多萬的播放量。而在2020年抖音高校直播公開課人氣值TOP3中,有兩個是北大推出的課程,每一個老師的講座課訪問量都超過了300萬,“線下和線下數量級差得太多了。”

另外他表示,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也已經很大,現在很多年輕人會通過視頻來學習,“北大有很多優質教育資源,抖音作為一個很有影響力的新興媒體,有很多受衆,我覺得這就可以達成一種強強聯合。”

除了北大這種提供多樣化課程内容的高校賬号之外,也有一些高校二級學院利用抖音,專注垂類,開拓出一些新的玩法。複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是其中一個生動案例。

複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于2016年底成立,2017年6月正式辦學,是複旦體系内專注于金融人才教育和金融領域智庫研究的商學院。打開其抖音賬号可以看到,其發布的短視頻大都是複旦金融精品課和複旦金融公開課的精華觀點視頻片段。學院重點打造的該兩大系列線上課程,長期重點聚焦金融經濟領域前沿熱點話題。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慕課和短直播)5

該學院市場宣傳部主任、線上課程項目主任徐佳捷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的緣由。“我們在設定抖音賬号的定位時,最重要的考慮是一個我們長期思考的問題——金融能夠幫助人們做什麼?同時立足我們金融商學院的專業屬性,并且充分運用直播課和短視頻載體,把學院内、學校内,以及學校外,最好的嘉賓邀請過來,最前沿的觀點呈現出來,傳播開來,真正做到高等教育普惠平權”。

2020年疫情期間,為了方便學生在線上學習,他帶領團隊首先在抖音上推出了一個免費系列财經課程——複旦金融公開課。後來發現效果很好,也有很多機構和嘉賓主動聯系團隊。于是從那之後,團隊就把整個免費公開課體系作為固定項目,不斷地延伸做了下去。從2020年春節到現在,已經做了快80期,基本上确保每周一期的節奏。

基礎教育慕課與課堂(慕課和短直播)6

在課程分發方面,團隊還把在抖音平台積累的課程運作經驗不斷複制到其它媒體,現在合作的分發媒體總計已有30多家。“從公開課這個維度上來講,這個是我們将來會持續往下做的一個學院公益平台,真的是希望能夠讓現在最好的高校資源普惠到所有地區。”而據他在後台的觀察,複旦金融公開課和複旦金融精品課的學生除了在上海的占41%之外,其它學員地址已經覆蓋北京、天津、深圳、廣州、香港、澳門、浙江、川渝、山西、山東、安徽、貴州、遼甯,甚至内蒙、新疆等地,都有我們非常固定的學生。”

可以看出,高校在短視頻平台分享教育資源時,其實都是在同時發揮和利用短視頻和直播兩種不同的媒介形式,短視頻适用于知識點、輕知識、泛知識的傳播和普及,能夠很好地調動普通人對于知識的興趣;而直播能承載長時間的講座和專業課程,實現生動、深度、有互動性的專業知識傳播。短視頻和直播的長短配合,可以滿足高校開放教育資源的多樣需求。

在抖音這類短視頻平台出現之前,用戶想要接觸上述這類高校公開課資源,主要依靠自己的興趣去探索,同時也需要用戶花時間自己去網上各處尋找,需要極大的自律性。同時這類課程往往内容枯燥,有一定的認知門檻。而抖音等平台的創新之處是,可以利用算法的力量,主動把知識内容推薦給對此感興趣的人,輻射各類人群,影響面大,任何人都可以無差别地接受高校知識,可以說是真正的有教無類。

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這兩大優勢,為高校的教育資源開放提供了新的、有力的工具。高校開放教育資源近二十年,今天進入了新的階段,教育普惠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回顧二十年來中國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曆程,從精品課程建設,到慕課,再到短視頻算法平台,信息技術的進步和變遷始終影響和變革着高校的教學資源開放模式,教與學的反饋互動效率也在這個過程中日益提升,而為了更好的把教育資源的作用最大化,一方面需要高校自身的教育資源質量不斷進階,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推廣和渠道方式上,順勢而為,不斷探索出更為高效的路徑。

文/劉暢

參考文獻:

1.王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計劃十年回顧》

2.陳廷柱,齊明明. 《開放教育資源運動:高等教育的變革與挑戰》

3.秦炜炜 《國家精品課程發展十年現狀調查》

4.焦建利 《開放教育資源十周年記 》

5.楊方琦 《我國高校精品在線課程發展沿革及存在的問題》

6. 李雲春 鄧國民 《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7.汪瓊 《高校面對慕課:機遇與挑戰 》

8.胡俊傑,楊改學,魏江明.楊永亮《國家精品課程對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的啟示——基于對2003-2010國家精品課程的調查引發的思考》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