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聽河北 為愛發聲
響應國家号召,宅家已經成為了大家近期的生活寫照。為了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共克時艱、暢享美好,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河北廣播電視台交通廣播聯合策劃推出《動聽河北》欄目,每天14:30左右在《992樂行天下》節目中連線各地旅遊人帶您走進故事中的河北。
動聽河北 為愛發聲
《動聽河北》足不出戶雲遊四方,今天将帶領大家走進位于張家口張北縣的元中都遺址。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這是一座曾遺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發現的元代都城遺址,也是迄今國内保存最完好的元代都城遺址。一座占地九千平方米的宮殿,擁有着短暫卻輝煌的曆史,但為何在黃土下掩埋了600多年? 跟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動聽河北》,去聆聽其中的故事。
故事裡的元中都遺址
元中都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與當時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蘭旗東)齊名。它是如何建立的?又因何而被遺棄?它和如今大家熟知的草原天路,在地理位置上有什麼關聯?現在就跟着我們本期的講述人走進故事裡的元中都。
主講人
原元中都遺址管理處常務副主任兼張北縣文物局長 柴立波
主講人 原元中都遺址管理處常務副主任兼張北縣文物局長 柴立波
01.元中都的建立
元中都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七月,是著名的蒙元四三大都城之一。它的建造者為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元武宗孛兒隻斤·海山。海山急于要建成中都,為加快進度,“發六衛軍萬八千五百人”、令“上都衛軍三千人”加入施工,“罷不急之役”以保中都建設。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即建成宮城,從開工到建成宮城僅用了13個月,可以說創造了古代宮殿建築的奇迹。
後又加建宮城角樓、皇城和郭城,使其成為蒙元時期繼和林、上都和大都之後的又一帝國都城和皇室避暑、遊獵勝地。元中都作為都城時間很短,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猝逝,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繼位。其對武宗勞民傷财建設中都不滿,為順應民意,繼位不久即下诏"罷城中都"。
元中都作為都城僅僅3年,之後僅作行宮使用,後任英宗、泰宗、文宗、順帝等多位皇帝都曾到此巡幸、議政、作佛事。至正十八年(1358年),存世僅50年的元中都被紅巾軍燒毀,成為廢址。自此,元中都就在曆史的長河中消失了,直到600多年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其遺址才被重新發現。
02.元中都遺址的發現
元中都遺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張北縣饅頭營鄉白城子村西南約400米處,南距張北縣城15公裡,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融處,北面和西面都是廣袤的内蒙古草原。元代,這個曾經被叫做旺兀察都的地方,曾經是地廣草盛、湖泊衆多、天鵝大雁天上飛、狍子野鹿地上跑的美麗草原。遺址原稱"白城子",曆史上曾被誤為遼将白天佐的家城,近200多年來則被誤認為是遼代牲畜交易市場的“北羊城遺址”。在1998年,河北省文物部門對這裡進行了考古挖掘,對這個傳說已久、撲朔迷離的地方進行了印證,确定其為元中都遺址。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并探明了主要建築遺址的形狀。
元中都是典型的“三套城”,自外而内由郭城、皇城、宮城相套組成,這是繼承北魏洛陽都城的建築模式。中都規模宏大,規格很高,并且具有典型的遊牧民族特色,既有宮殿建築,也有安置氈房的空地。宮城内顯露地面的27處建築遺址保存完好。在發掘中,考古隊探明了建築形制,發掘了宮城的中心大殿及周邊建築、南門、西南角樓。經過3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大批石、陶、木、磚雕等建築構件及銅、鐵、骨器。
出土文物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個漢白玉角部螭首和9個台沿螭首。這10個螭首雕刻細膩,造型完美,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還有前殿東步道南側的磚雕象眼,堪稱稀世瑰寶,以及“工”字形中心大殿,“三冠兩阙三門道”梁柱結構的南門,奇特的“三出阙”角樓等,都為考古、古建、史學界提供了多項難得的研究實證。元中都遺址的發現還被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是迄今國内保存最完好、時代比較單一、後期破壞最少的元代都城遺址。
03.如今的元中都遺址
為保護和展示元中都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元中都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并于2013年正式開工建設。根據規劃,遺址公園内将開發“殿堂風雲”“帝國玫瑰”“城頭點将”等八大景觀。2018年6月,張北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挂牌。
如今的元中都已成為國家遺址公園,來草原天路遊覽時,可以去往元中都遺址感受曆史的滄桑。這裡有一望無垠的草原,野闊草平,蒼茫浩蕩。植被茂盛,馬蘭、幹枝梅、黃花、金蓮花橫無際涯。物種豐富,旱獺、草原袋鼠、鼹鼠嬉戲跳躍。水草豐美、百鳥齊鳴、繁花遍地、清爽宜人,夏秋在此觀光度假,可謂是到了夢中烏托邦。
疫情結束後,期待着各位朋友來元中都遺址,到博物館看看那些精美文物和鎮館之寶,解惑您神往情迷的夢幻。到美麗的草原,放松您疲憊的心靈。
來源 | 河北交通廣播車友會
,